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净水器 > 清明烧纸与“待父天年”

清明烧纸与“待父天年”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9 19:28   浏览 N 次  

清明一到,火警就多,到处是烧纸引发山火的消息。我一直以为有两件事用纸量最大,一是评职称,一是清明节。作为职称评委,我曾经提出来过,目前评职称的方式过于耗费纸张,是否采取电邮或PPT等方式以避免浪费。但无济于事,人们更关心的是能否评上职称而不是能否节约纸张。至于清明烧纸就更不在话下,若将清明节和寒食节放在一起说,其由来就是烧了一座山,后人烧几张纸算得什么。

何况为先人在天之灵尽一份孝心,总比那尽情啃老,还要“待父天年”还债的好多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一个富二代,借债不得,家里的银钱把得又紧,因而想出了“待父天年”的办法,与债主约期举债,等待父亲死后继承财产再行还债。作者似乎认为这在当时属于创举,其实原是古已有之的事,宋人笔记中就有记载,只不过另有名称,或谓“下丁钱”,或谓“老倒还”,意义总之是一般的。

“下丁钱”一词见于灌园耐得翁的《就日録》,书中说,有些不肖子,凭藉父母祖荫,在外无所不为,恣情放浪。父兄如果禁止,他就以揭发父兄阴私要挟。父兄没奈他何,只好有求必应。不肖子手头告馨便指屋借钱,高价赊物低价出卖,名为“转肩”。别人之所以肯借肯赊,只因为他有家当;只是老子在世,他无权处理家当,于是大家把这种人叫做“爷健大郎”。及至老子气出病来,眼看继承财产有望,他就增加利钱,再借大债,“候父母死还钱,谓之下丁钱”。如果父死而母存,这位老太太在丈夫倒头断气之时,就成为片瓦俱无的人。能干出这种事的人,等到老子死后,也败不了几天,就把家产荡尽,于是乎只能靠讹诈为生;讹诈无效之后,于是乎就欺骗妻子和姊妹去卖淫。

“老倒还”一词见于上官融的《友会谈丛》,书中说,有个沧州节度使名叫米信,其人纤啬聚敛,为时所鄙,在京城拥有大量财产。大儿子米簪做个供奉官,吃喝玩乐,撒漫花钱。因为老子在世,不能动用家里财产,这就向富室举债,“谓之老倒还”,契约上写明,一旦老子死了,“钟声才绝,本利齐到”。等到米信身死,债户登门,家产立马去掉十分五六,剩下的一半恣纵荡费,鬻田园,货邸店,不到一年,弄得精光。家里人为此告到官府,开封府判令把所余产业都给他的弟弟,而且革了他的供奉官职。这米簪分文不名,却又四体不勤,只好投身卖野药的,扮成猴子让人用绳牵着,天天在戏场上跳来跳去。他本生得尖嘴削腮,扮相倒也到位。于是《友会谈丛》下结论说:“有其父必生其子,何足怪耶!”

这种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故事过去是屡见不鲜的,后来老子也变得聪明起来,在世时便尽心竭力,把后代的权力和财产安排得妥妥当当,于是全无后顾之忧,在天之灵安享后代烧的纸钱。

只是安排妥当,又能济得几时?人生百年,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你看黄庭坚的《清明》诗就够让人扫兴的: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封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