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净水器 > [转载]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浪木根雕

[转载]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浪木根雕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4 09:37   浏览 N 次  

  

  梅花媚女:送给思梅,以此答谢他提示我参会,否则就错过机会了,(*^__^*)

  

  深情相拥

  

  嘻嘻哈哈

  

  大肚弥陀

  

  佛祖无边

  

  根艺佳品

  

  根艺如意

  

  根艺茶桌

  

  根艺茶桌

  

  天池怪兽

  

  渔翁得利

  

  张牙舞爪

  

  缩头乌龟

  

  根艺酒架

  

  根艺佳品

  

  千年根艺

  

  古尘木艺

  

  骏马奔腾

  关于根艺,很多朋友该有了解的,我这里特别提到首次听说的“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作品”,博览会没有文字资料介绍,所以回来搜索后附上博友的文章,以此更加全面熟知浪木根艺的生命力!

  浪木礼赞

  浪木礼赞

  一

  创作源于生活的观念,人人耳熟能详,但大自然在更高的层面上也在创作,却往往容易被忽略。虽然千山万水,倾满了古今中外的惊叹,不过并没有多少人对此能给予深层次的审视。所以一片赞美之声,通常便显得浅尝辄止而只是流于矫情的夸张。

  既然我们对大场面的恢宏景观,尚缺乏敏锐的感悟,那么就很难怪浪木,曾经被误当成浪材了。连利斧都劈不开、连点火都烧不着的疙瘩棱子,百无一用,只好随水漂流,任人轻贱。然而,像浪人一样地流浪,反倒获得了深造的机遇:一泓水流过,流畅了一缕曲线;一阵风吹过,吹走了一点腐朽;一阵雨飘过,飘去了一许污迹;一束光掠过,掠清了一丝肌理,渐渐地,木浆无存,仅余筋骨;渐渐地,糟粕尽失,惟留魂魄。只是不经意地渐入化境,自然不会引来太经意地一瞥,为了盼望着一个相知,为了等候着一双慧眼,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它默默地忍受着被埋没和被遗弃的痛苦。

  天人合一,自然现象总是和社会现象重迭组合。终于有一天,同样的委屈、同样的冷落与之不期而遇,奇形异体的身边荡来了止于前程的脚步。相知走近,慧眼突开,一个人发现了一个世界,瞬间的激烈碰撞,立刻溅起了奇思异想的火花,松花湖浪木艺术,也旋即在一九七二年横空出世。于是,九州哗然,四海惊殊,而以后的一切,便由此开始,非常自然。

  这个人叫宋继中,上个世纪的六二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地主兼资本家的出身,使其和浪木一样备受磨难。“四清”一开始,就被划入另册,开除团籍,降职降薪,限制使用,每月四十六元的工资,二十多年来,苦撑着命运多舛的自己和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这使我们想起了不少这样的艺术家,他们顺顺当当地忙乎了一辈子,但其作品却从来没有融入本质的真实,那衣食无忧的生活,反倒成了他们和美伦美奂的重重隔离。

  也许艺术情缘,必结于人生苦旅。

  二

  如果没有松花湖的突兀翘立,如果没有湖水淹没的原始森林,如果没有树木被破坏性地长期浸泡,那么,浪木便不会生成,艺术更无从谈起。日本人当年强行拦江筑坝,葬送了两岸的郁郁葱葱,但让侵略者始料不及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却缘此冲动,精雕细刻地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创作,那些像你不是你,似我也非我的深刻物象和被其结构出的表现形式,很像是意味深长的一种暗中补报。丢失了博大,换回了浓缩;丢失了具体,换回了意境;丢失了一片风景,换回了一派神韵,倘若拢一下收支,那么失中有得,也未必太亏。

  和取材生于沃土的普通根料不同,松花湖浪木不仅仅吸纳过阳光,搏击过狂风,经历过正常和常规的生成过程,并且还由于突遭非正常和非常规的灭顶之灾,又得更多地屈从不幸。灭顶之灾蕴生着丰厚,屈从不幸孵化着成熟,痛苦的水中罹难,无奈的漂泊沉浮,使千年古木不得已地接受了全方位的深加工,不自觉地在大洗礼的过程当中再度去粗存精,完成了和大环境的高度协调。在浩劫中异变,在异变中升华,千姿百态而互相映照;坚硬如铁可百代不朽。极少修饰,或者一如出水芙蓉,出自天籁地根本不加修饰,作为根艺的新兴一族,这就最大限度地减免了弄巧成拙的可能和因人而异的唯美局限,在把意趣天成,揭示和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扩大了“根”的范畴,把根艺自身带上了更广阔的层面。年轻的艺术其实并不年轻,一出世便传承遥远,已经沧桑。

  根艺是立体的,松花湖浪木艺术更是立体的,两种立体的差别在于,根艺刻进了较多的人文理解,松花湖浪木则较多地融入了人类想象。业内人士往往强调根艺重在发现,但发现的本质就是本事,尤其是对大器晚成的松花湖浪木,发现的过程实际属于构思审美的过程,没有灵感和激情,没有相当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生命感受,是不可能异想天开的。以“沽酒归”为例,岁月如流,冲走了曾经的繁冗拖赘;醉态可掬,笑对着周边的浅嫩清醒;那佝偻的身影,潜隐着多少世道的变故;那装酒的葫芦,盛满了多少人情的苦酿。残木在弯曲,残生也在弯曲,一起弯出了淡淡的悲凉,满腹辛酸事,半脸抬头纹,浪木与人生,便如此大气无痕地化在了一起。而假设缺少形象思维,缺少多维知觉,缺少这种思维和知觉所必然会生发的灵魂震撼和丰富联想,那么,这一完全浑沌的整体“神合”即便横陈脚下,抢入眼底,恐怕十有八九都不见得会撩动心弦、谐振出惊诧或者兴奋的共鸣。

  多磨砺的浪木是精彩的,多坎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少雕琢,或者不雕琢的浪木是生动的,少装点,或者不装点的人生也是生动的。参透了人生的深意复观浪木,所有的争执、所有的恩怨、所有的尘世感慨最终归于无言;目睹着浪木的神奇再看人生,胸中的一切梗阻、一切堵塞、一切块垒已被快速打通。一方面领略大美,一方面享受大悟,对于我们,这实在是好大的福气。

  感谢瞬间的灭顶,感谢长年的浸泡,感谢曾经的漂零,“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松花湖浪木和热爱、痴迷松花湖浪木的人们,实在应该感谢命运的如此厚爱和如此厚礼。

  据组委会资料介绍:第五届在长春举办民间艺术博览会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博会。

  

  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展馆(2009-08-16 17:32)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