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蒋志高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3 04:27 浏览 N 次
“生活比小说精彩,我看到的小说是如此精彩,但我看到的生活更加精彩”
蒋志高,我“爱生活,爱杂志”
AG先锋 林欢喜
在蒋志高的博客的个性签名上写着:“爱生活,爱杂志。”他的生命里杂志和生活是两个基本点不可缺少的元素。
是这件事选择了这个表达方式,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2007年12月1日《南方人物周刊》上刊登了轰动一时的《少年杀母案》(记者林珊珊、尼克和蒋志高)。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负责了这个案件三个多月的记者停止对此次案件的调查。后一名叫林珊珊的实习生自荐,蒋志高决定和林珊珊一起跟进这个报道。 一个多月里,林蒋深入采访,记录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一篇运用新新闻主义手法的《少年杀母案》大功告成,并获得年度特稿。本文通过细节呈现出底层生活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痛苦和内心的荒漠,从而构成读者的“在场”感受,在平淡中震撼人心。当问及为何用这种跟《南方人物周刊》一贯的文章风格不同的小说化的表达方式时候,他表示是这件事选择了这个表达方式,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在《南方人物周刊》刊登这篇报道之前,各大媒体已经铺天盖地的进行报道。在这个新闻白炽化的今天,如何能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成为同类新闻中的一枝独秀呢?新闻天天发生,只是角度不同。当都市报,日报,晚报等媒体把这个案件抽象化地作为一篇500字的突发事件消息这种僵化的表达方式刊登的时候,他们选择“把这些被抽象化的人具象化,把这些被标签化的人还原出他们的独特性”。日报比杂志更快更新,而杂志比日报更详细更深度。在谈话其间,他多次谈到他关注的是人的命运,生命的这种偶然,要把人具象化,报道中要反映人是什么状态的。而做到这些须要跟采伐对象建立一种信任友好的关系而且要细微的东西不能忽略。“如果你不能还原一件事一个人,那证明你采访得不够细。”在这个案件的调查过程中,他们用了三个笔记本。皇天不负有心人,07年度特稿属于他们。“伟大的东西出来之前就有预感……我们是有野心要写好这篇稿子的。”当谈及他采用小说式的表达方式这种“冒险之举”时,他说:“这篇报道已经达到了类似事件的巅峰。”新新闻主义在西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表达方式,但在中国来说,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特别是在严肃性报道中更是不可取。但从这篇报道的效果看来,他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山头”,在n年之后他可以自豪的“对自己说这个山头是我立的”。
“记者是埋雷的,编辑是排雷的”
“编辑必须要具有判断力:这件事有谁可以去做,谁更适合去做。”这是问及当初为什么会让一个实习生去做少年杀母案这个报道时他的回答。同样每天都逛各大新闻网站和BBS的他提醒我们,在网站上找料的时候要能判断出网站上那10%的真实资料。除此之外,判断力还表现在如何判断风险上,这就是编辑的排雷能力。对于敏感的话题,如何报道才能回避一些不必要的风波和麻烦也是一种考验。“报道到什么程度,在资料中捞到独家的东西怎么处理”这是控制风险的技巧。“记者的任务是拿真相”, “埋了雷,知道人不踩,不知道人炸了”,编辑排了雷,“让文章拐弯走,意有所指”,“从一篇稿子看到别的意思才是一篇好的稿子”。新闻需要热情,但是更不能忘记“要学会保护自己”。
高中立志,梦圆2004
“高中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做新闻,我觉得自己的文字比别人好,有好奇心。”可是,事与愿违,“我高考考得一塌糊涂”。高考的结果让他的新闻之路走得曲折。在加入进“无冕之王”的行列之前,蒋志高曾经有当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的经历。在教学上,他实行着与传统不同的教学方式。“我当时是教中学英语,我不会让他们不断的背ABCD,我就让他们席地而坐,结果我教的班的平均分都比其他的要高13分。”谈到过去的成就,他脸上出现了悦色。然而学校绝非他安身立命之处。“当老师只能用去其10%的脑力,还有90%耗着太浪费了”正当说起往年的“威水史”他说起了当年作出的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的选择。他决定考研,第一年报了中专生唯一能报的广西的一家学校,结果高分落榜,接着读了个本科再考,考上暨大新闻系研究生。说起当年读研,他说了不少颠覆传统的经验。“老师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毒害你。”这句话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却是他在媒体这些年来的得出来的经验之谈。想当年,他读完西方新闻作品接着读新闻理论,似乎这一做法也违反了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理论,不过这就是蒋志高的做法,一种适合他自己的做法。当许多学生在忙着搞自己办的报纸的时候,他心里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在西祠胡同里跟贴,跟那些业界人士一番业务交流后,蒋这颗金子让刘丰给盯上了。2004年,蒋成为刘丰的徒弟,和他一起创办《时代人物周刊》。然而和几乎同时创办的《南方人物周刊》相比,《时代人物周刊》显得那么的命短,仅仅有15个月的生命。回想起这个夭折的婴儿,蒋只是挥了挥手。他的眼睛和表情告示着,当年事没有我们从网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然而《时代人物周刊》的停刊并没有打倒这个七尺男儿。接着蒋和他的师傅刘丰到了《新世纪周刊》。
杂志依然热衷,生活继续激情燃烧
他和师傅走南闯北三年,直至到2007年他又作出了另一个重大的选择。命运总是兜兜转转。2007年3月,他从北京回到了广州,而且在《南方人物周刊》入职。从《新世纪周刊》到《南方人物周刊》,他很痛苦。“我把不成熟的东西抛弃掉了,同时留下很多东西。”而让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我太太在这边”。八月份,蒋喜得千金,并将自己的博客更名为其女儿的名字并后加“她爸”。
本来蒋给我们的时间是到五点,但我们聊到了五点35分左右。这时候,蒋的电话想了。此时的老蒋声音变得温柔起来,嘴角泛起微笑。后来,正如我们猜想的,太太“催我吃饭了”。归家心切,当我们刚下到楼下,他追赶上了我们。虽说我们的个子差不多,我们脚步的频率却远远不及他。
- 05-25· 丹麦之旅观感之六:感受科
- 05-25· 科灵这个小镇
- 05-05· 无言de结果
- 05-03· 杭州大金空调
- 04-30· 每日说图(218)革命战史图
- 04-28· 湖南一高速公路百万元建
- 04-28· 世界奇观图(四)
- 04-28· 震撼:“留守儿童”的孤单
- 04-28· 中国铁路=沪昆线
- 04-28· 2005年湖南省县市生产总值
- 04-28· 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
- 04-28· 回故乡之路
- 04-28· 可从哪些风景名胜区赶来
- 04-28· 有谁在乎我的心情
- 04-27·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
- 04-27· 申菱节能特种空调入驻富
- 04-27·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
- 04-27· 申菱空调产品简介
- 04-27· 福建漳州龙文区东环城路
- 04-23· 空气能热水器市场:长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