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胜:平衡感 平常心 平淡美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4 09:32 浏览 N 次
平衡感·平常心·平淡美
□王兆胜
《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
一般说来,在文学创作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文体能像散文写作这样容易!因为散文家可以不是诗人和小说家,但几乎所有的诗人和小说家都是散文家,都写过大量的散文作品。时下还有这样的误解:我们人人都可以写散文,都有望成为散文家。但实际上,散文在众多文体中是最难的,一是作家普遍感到散文比其他文体难工,二是真正能留传后世的散文经典往往少之又少。那么,散文写作的难度何在?有人认为是“真情难觅”,也有人认为是“缺乏思想”,还有人认为是“难以创新”。我认为这些看法都不错,但都不是主要的,散文写作最难的是达不到“平衡感”、“平常心”和“平淡美”,而极容易陷入失度、浮躁和雕琢之中。
一、平衡感
如果说诗歌、小说甚至戏剧都追求强烈的冲突和倾度效果,那么散文恐怕是最讲究“平衡感”的文体。一首诗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一篇小说可以发挥无限的虚构和想象力,一部戏剧可以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但一篇散文则要适度和平衡,给读者以真实和平稳感。换言之,与小说等文体主要给人带来的“历险”与“奇异”相比,散文则是让读者“安稳”和“踏实”下来的文体,是一只抚慰精神和灵魂的温暖之手。
因此,真正优秀的散文讲究适当、节制和平稳,是从容不迫、和谐如一的。从内容上说,它们的情、理适度,从不裸露、过度和消化不良;从形式上看,它们的节奏、声调和语言自然而然,从不夸张变形和众声喧哗。像一只白鹤掠空而飞,它充满着安逸与优雅,即使有风阻碍了翅膀,也不会影响其翔飞和落地无声的英姿。如庄子的《逍遥游》、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布封的《天鹅》都是如此,文章以“大自由”作为引擎,以和谐与优雅之美为双翅,于是在天地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平衡感”。文章自始至终有“珠玉在金盘中流动”的平衡感,所以给人以宁静充实的艺术感受。又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是如此,文中虽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悲情,但开篇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及整个文章的旷达超脱,最后达到了一种“平衡感”。还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其作品中的悲秋精神因“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一句,而达到了人生智慧的升华。另外,作品开始是用其“动”和“险”,极力渲染秋声之来快,但结尾则以“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之“静”和“平”戛然而止,从而达到协调中和的“平衡感”。
然而,现代以来的散文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散文却不明此理,只一味地用“险”求“奇”,从而使作品失了准度和平衡,于是一系列的痼疾便应运而生!余秋雨散文在打破长期以来散文的“小”格局时,文体的不加节制、感情的泛滥、理性的裸露等,都是因为他不解散文“平衡感”的重要性所致。有些散文家则将散文看成知识的传声筒,给人“材料”撑破散文的感觉。一些年轻女散文家将“下半身”和“性”大胆地引入作品,表面看来新奇,其实它违背了散文的“适当”和“节制”,因为优秀的散文必是合“度”的,失度和失衡就会如马失前蹄一样令人难堪!梁实秋曾说:“散文之美,在于其适当。”①
林语堂也表示过,他写文章“刚刚足够暗示我的思想和别人的意见,但同时却饶有含蓄”,“这样写文章无异是马戏场中所见的在绳子上跳舞,亟须眼明手快,身心平衡合度”②。显然,散文可以具有突破性的意向和努力,但它不能失“度”,更不能打破“平衡”,否则就远离了散文的本性和美感。
当然,就像生活和人生的平衡感很难把握一样,散文的“平衡”和“度”对散文家来说尤其是个难以逾越的瓶颈。因为这既需要对散文本质的理解与驾驭,更需要人生的经验和智慧。就好像锻造铁钻,在千锤百炼后,必须经由点水的淬火,之后才能使之成钢不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是此理,刚柔相济方能臻于化境。我们的散文创作也当如此,要使自己的作品真正成为天地至文,这平衡感的适度的“淬火”至为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二、平常心
我曾在《形不散—神不散—心散》③
一文中强调,那种认为散文“形可以散、神也可以散”的散文观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破体”将会导致散文的支离破碎和失魂落魄,从而导致散文的异化。同时,也指出所谓的“散文”之“散”,主要不表现在“形散”和“神散”上,而应表现在“心散”上,而这个“心散”即包括了一颗“平常心”。我认为,“平常心”是散文的灵魂,也是作家最难达到的境界。www.qikan.com.cnylmwUkTAETdvSWb3
可能由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观的影响,也可能与当下的市场经济直接相关,我们的文学包括散文充斥着太多的急功近利,于是一颗散文之心像沸水也似风中云一样,失去了宁静与根本。我认为,现代散文尤其是现代主义散文在获得了现代意识的同时,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一颗心的异化,即失了“平常心”,于是散文变得焦虑不安、世俗功利、肤浅无聊,有的甚至是无耻肮脏。现在,有不少散文家不是在“创造”而是在“复制”散文,因为散文的长短与稿费有关;不少散文家不是将真善美献给读者,而是将假丑恶随地倾倒;不少散文家不是不断地修心养性,而是变得自私、自大、自恋。今天的散文问题多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颗“平常心”的丧失。 何谓“平常心”?在我看来它主要是指:一个人从生命意义上所获得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之人生智慧。更多的人有“富贵心”,于是他们乐与高官大贾联姻为伍,并以此为荣;但有的哲人却发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感叹!有人曾向张中行请教养生之道,他却说:“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如此而已。”④
这就是没有“富贵心”的“平常心”,一派看透了世俗人生风云变幻的恬淡从容、优哉游哉!季羡林曾称赞张中行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⑤。也许有的“平常心”是先天的,但更多的“平常心”则是靠后天的磨砺修养,但不论怎么说,它都包含着对世界本相和人生的觉悟,即将自然、自由、宁定、自足、快乐、幸福等,看得远比身外之物重要得多。
评价散文一向有多个标准,但从是否有“平常心”角度来看往往更具内在性。当下中国散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名人情结”,尤其是“政治名人情结”。于是,与名人见过面、合过影,到名人家中或书房坐过,受到名人的礼遇甚至赞赏,所有这些都成为不少散文津津乐道的内容,有的散文还将帝王将相、富商大贾作为歌颂对象,极力渲染“富贵”甚至“专制”的思想。其实,散文不是不可以写名人、富贵者,而关键的是有没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没有,甚至用一颗“富贵心”写作,势必陷入俗不可耐的境地。美国作家戴可曾写了一篇散文《一撮泥土》,这是一撮生在河边被人践踏、孤独的泥土,它的最大愿望就是被人发现后变得高贵起来。结果有一天,这撮泥土被窑工挖起后装上车子,于是经过崎岖山路的颠簸、陶工的拍打、炉火的烧冶,它终于成为一件器皿。由于样子难看,层次低劣,它不能进入高门大户,而只能被用作垃圾盆,这是泥土最感烦恼和耻辱的事情!然而,经过“心灵”的挣扎,有一天泥土垃圾盆终于觉悟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是一些平凡者,平凡也是一种真实和美好。于是,它的心灵归于平淡。后来,这个垃圾盆被用作教堂的花盆,但它却仍有一颗“平常心”,在圣乐的歌唱中快乐地度日。这是一篇震动过我灵魂的散文,其实它是关于“富贵心”和“平常心”的思考,由追求“富贵心”到甘于“平常”的转变或者说开悟过程。我们常说当下中国散文“庸俗”,就在于缺乏高尚的境界,而追求“富贵心”和缺乏“平常心”则是其一。
三、平淡美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它可以奇异浪漫,也可以摇曳生姿,还可以辛辣讽刺,更可以浓妆艳抹,但是这些美往往都不是最好的,也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散文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平淡”。这往往极容易被散文家和读者忽略。林语堂曾说过:“吾深信此本色之美。盖做作之美,最高不过工品,妙品,而本色之美,佳者便是神品,化品,与天地争衡,绝无斧凿痕迹。……文人稍有高见者,都看不起堆砌辞藻,都渐趋平淡,以平淡为文学最高佳境;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运用之,便成天地间至文。”⑥
“平淡”何以能成为散文之至美?一是“平淡”乃是“自然”地表现,因为“绚烂之极”都要“归于平淡”,如果说“绚烂”是火焰,而“平淡”则是灰烬,“绚烂”是大海的潮起,那么“平淡”则是大海的潮落。可以说,“平淡”是天地间自然而然的本相。二是“平淡”有亲切之致,因为没有巨大的起伏变化,所以“平淡”才不会令人困惑,因为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严,所以“平淡”才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平淡”颇似祖母的笑脸和摇篮曲,它能在孩子心中开放永不败落的花朵,这就是它的面目可爱和亲切可感。三是“平淡”充满着内在的安详,是人生智慧的深在表现。这颇似盐溶于水,看似了无痕迹,实则却是无中有之,人生的滋味亦尽在其中!这又像空气和水之于人的重要性!它不易觉察和看重,但人们却须臾离不开它。事实上,无论“散文”抑或“人生”,“平淡”都是最高的境界,认识到这一点不易,要真正做到更难!因为大凡多数人都是俗人,都有强烈的欲望,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都有被世俗社会裹挟的强大惯性,一个身陷滚滚红尘、没有一颗平常心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平淡的散文。 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就是一个有“平常心”的人,因为她的理想是“布衣饭菜,可乐终生”,也因此这个外表并不十分美丽的女性有着熠熠生辉的人性的光芒,也因此有了沈复热烈的爱恋和饱含凄楚的美妙歌唱!正因为其中有一颗“平常心”在,所以这本散文才能打动和震撼人们的心弦,一如天风用巨手弹奏万物而成仙乐。所以,要有散文的“平淡美”,必须有一个有“平常心”的作家在。如果在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这是可以指望的,而在当下的商品社会尤其金钱至上的语境中简直是太难了!不过,作为人类良知和灵魂的表现者,作家不能等同于世俗之人,他或她必须冲破外在和内在的“硬壳”,这样才有望羽化翔飞,否则他们就只是一些靠“写作”获利的俗人。 因之,对于散文创作来说,首先是作家认识到“平淡美”的重要性,而后是将自己修养成一个平淡的人,再就是发现生活、人生、生命中伟大而美好的“平淡”,然后才是以“平淡”的形式和美学趣味将之表现出来。这一过程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它不亚于水滴石穿和点石成金的量变与质变。否则就会走上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的道路上去。比如,许多人都说宋家三姐妹美妙,但我却觉得她们最大的不足就是有“富贵心”,缺乏“平淡心”,所以达不到至美的境界。又如,莫言曾这样谈女性美:“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也算看了不少文学作品,让我难忘的女性形象,不是貂蝉也不是西施,而是我们山东老乡蒲松龄先生笔下的那些狐狸精。她们有的爱笑,有的爱闹,个个个性鲜明,超凡脱俗,不虚伪,不做作,不受繁文缛节束缚,不食人间烟火,有一股妖精气在飘洒洋溢。你想想那几个世界级名模吧,她们那冷艳的眼神,像人吗?不像。像什么?像狐狸,像妖精。所以我说真正的美人,全世界也没有多少,她们不能下厨房,也不能缝衣服。我认为跳孔雀舞的杨丽萍算一个可以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媲美的小妖精,她在舞台上跳舞时,周身洋溢着妖气、仙气,唯独没有人气,所以她是无法摹仿、无法超越的。”⑦在这里,莫言的女性观是有问题的,他以充满妖邪之气的女性为美的理想,与“平淡美”的境界判若天壤!反映了作者审美境界和趣味的平庸低俗。当一个女性周身没有“人气”,而是充满“妖气”,她的美从何谈起?
散文写作的难度归根结底在它背后的“人”,在于这个“人”有没有一颗独特的“心灵”,就如有学者指出的:“我强调写作的个人情怀,就是要召唤一颗广大、敏锐的心——唯有心觉醒了,作家才能了悟写作的根本意义,才不会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丧失必要的道德关切。”⑧
而现在作家包括散文作家的异化非常突出,他们不少人个性减退、道德虚无、人格脆弱、心灵干瘪、精神恍惚,当然离散文的本性越来越远。当下的散文写作越来越难,问题主要出在作家身上,而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们的写作失衡无度、焦躁不平和追新猎奇。没有高尚中正的境界和品位,散文只能越写越差,以至于最后美丑和香臭不分,直到走火入魔。■
【注释】
① 梁实秋:《论散文》,载《新月》1928年10月1卷8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② 林语堂:《八十自叙》,112页,北京宝文堂书店1994年版。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③王兆胜:《“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观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载《南方文坛》2006年第4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④田永清:《给张中行先生祝寿》,载《光明日报》2005年2月24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⑤
韩小蕙:《追念布衣学者张中行》,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25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⑥
林语堂:《说本色之美》,《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8卷,387—388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⑦ 莫言:《美女不是“人”》,《兰州晨报》2003年3月11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⑧
谢有顺:《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写作为中心》,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王兆胜
《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
一般说来,在文学创作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文体能像散文写作这样容易!因为散文家可以不是诗人和小说家,但几乎所有的诗人和小说家都是散文家,都写过大量的散文作品。时下还有这样的误解:我们人人都可以写散文,都有望成为散文家。但实际上,散文在众多文体中是最难的,一是作家普遍感到散文比其他文体难工,二是真正能留传后世的散文经典往往少之又少。那么,散文写作的难度何在?有人认为是“真情难觅”,也有人认为是“缺乏思想”,还有人认为是“难以创新”。我认为这些看法都不错,但都不是主要的,散文写作最难的是达不到“平衡感”、“平常心”和“平淡美”,而极容易陷入失度、浮躁和雕琢之中。
一、平衡感
如果说诗歌、小说甚至戏剧都追求强烈的冲突和倾度效果,那么散文恐怕是最讲究“平衡感”的文体。一首诗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一篇小说可以发挥无限的虚构和想象力,一部戏剧可以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但一篇散文则要适度和平衡,给读者以真实和平稳感。换言之,与小说等文体主要给人带来的“历险”与“奇异”相比,散文则是让读者“安稳”和“踏实”下来的文体,是一只抚慰精神和灵魂的温暖之手。
因此,真正优秀的散文讲究适当、节制和平稳,是从容不迫、和谐如一的。从内容上说,它们的情、理适度,从不裸露、过度和消化不良;从形式上看,它们的节奏、声调和语言自然而然,从不夸张变形和众声喧哗。像一只白鹤掠空而飞,它充满着安逸与优雅,即使有风阻碍了翅膀,也不会影响其翔飞和落地无声的英姿。如庄子的《逍遥游》、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布封的《天鹅》都是如此,文章以“大自由”作为引擎,以和谐与优雅之美为双翅,于是在天地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平衡感”。文章自始至终有“珠玉在金盘中流动”的平衡感,所以给人以宁静充实的艺术感受。又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是如此,文中虽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悲情,但开篇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及整个文章的旷达超脱,最后达到了一种“平衡感”。还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其作品中的悲秋精神因“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一句,而达到了人生智慧的升华。另外,作品开始是用其“动”和“险”,极力渲染秋声之来快,但结尾则以“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之“静”和“平”戛然而止,从而达到协调中和的“平衡感”。
然而,现代以来的散文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散文却不明此理,只一味地用“险”求“奇”,从而使作品失了准度和平衡,于是一系列的痼疾便应运而生!余秋雨散文在打破长期以来散文的“小”格局时,文体的不加节制、感情的泛滥、理性的裸露等,都是因为他不解散文“平衡感”的重要性所致。有些散文家则将散文看成知识的传声筒,给人“材料”撑破散文的感觉。一些年轻女散文家将“下半身”和“性”大胆地引入作品,表面看来新奇,其实它违背了散文的“适当”和“节制”,因为优秀的散文必是合“度”的,失度和失衡就会如马失前蹄一样令人难堪!梁实秋曾说:“散文之美,在于其适当。”①
林语堂也表示过,他写文章“刚刚足够暗示我的思想和别人的意见,但同时却饶有含蓄”,“这样写文章无异是马戏场中所见的在绳子上跳舞,亟须眼明手快,身心平衡合度”②。显然,散文可以具有突破性的意向和努力,但它不能失“度”,更不能打破“平衡”,否则就远离了散文的本性和美感。
当然,就像生活和人生的平衡感很难把握一样,散文的“平衡”和“度”对散文家来说尤其是个难以逾越的瓶颈。因为这既需要对散文本质的理解与驾驭,更需要人生的经验和智慧。就好像锻造铁钻,在千锤百炼后,必须经由点水的淬火,之后才能使之成钢不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是此理,刚柔相济方能臻于化境。我们的散文创作也当如此,要使自己的作品真正成为天地至文,这平衡感的适度的“淬火”至为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二、平常心
我曾在《形不散—神不散—心散》③
一文中强调,那种认为散文“形可以散、神也可以散”的散文观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破体”将会导致散文的支离破碎和失魂落魄,从而导致散文的异化。同时,也指出所谓的“散文”之“散”,主要不表现在“形散”和“神散”上,而应表现在“心散”上,而这个“心散”即包括了一颗“平常心”。我认为,“平常心”是散文的灵魂,也是作家最难达到的境界。www.qikan.com.cnylmwUkTAETdvSWb3
可能由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观的影响,也可能与当下的市场经济直接相关,我们的文学包括散文充斥着太多的急功近利,于是一颗散文之心像沸水也似风中云一样,失去了宁静与根本。我认为,现代散文尤其是现代主义散文在获得了现代意识的同时,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一颗心的异化,即失了“平常心”,于是散文变得焦虑不安、世俗功利、肤浅无聊,有的甚至是无耻肮脏。现在,有不少散文家不是在“创造”而是在“复制”散文,因为散文的长短与稿费有关;不少散文家不是将真善美献给读者,而是将假丑恶随地倾倒;不少散文家不是不断地修心养性,而是变得自私、自大、自恋。今天的散文问题多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颗“平常心”的丧失。 何谓“平常心”?在我看来它主要是指:一个人从生命意义上所获得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之人生智慧。更多的人有“富贵心”,于是他们乐与高官大贾联姻为伍,并以此为荣;但有的哲人却发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感叹!有人曾向张中行请教养生之道,他却说:“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如此而已。”④
这就是没有“富贵心”的“平常心”,一派看透了世俗人生风云变幻的恬淡从容、优哉游哉!季羡林曾称赞张中行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⑤。也许有的“平常心”是先天的,但更多的“平常心”则是靠后天的磨砺修养,但不论怎么说,它都包含着对世界本相和人生的觉悟,即将自然、自由、宁定、自足、快乐、幸福等,看得远比身外之物重要得多。
评价散文一向有多个标准,但从是否有“平常心”角度来看往往更具内在性。当下中国散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名人情结”,尤其是“政治名人情结”。于是,与名人见过面、合过影,到名人家中或书房坐过,受到名人的礼遇甚至赞赏,所有这些都成为不少散文津津乐道的内容,有的散文还将帝王将相、富商大贾作为歌颂对象,极力渲染“富贵”甚至“专制”的思想。其实,散文不是不可以写名人、富贵者,而关键的是有没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没有,甚至用一颗“富贵心”写作,势必陷入俗不可耐的境地。美国作家戴可曾写了一篇散文《一撮泥土》,这是一撮生在河边被人践踏、孤独的泥土,它的最大愿望就是被人发现后变得高贵起来。结果有一天,这撮泥土被窑工挖起后装上车子,于是经过崎岖山路的颠簸、陶工的拍打、炉火的烧冶,它终于成为一件器皿。由于样子难看,层次低劣,它不能进入高门大户,而只能被用作垃圾盆,这是泥土最感烦恼和耻辱的事情!然而,经过“心灵”的挣扎,有一天泥土垃圾盆终于觉悟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是一些平凡者,平凡也是一种真实和美好。于是,它的心灵归于平淡。后来,这个垃圾盆被用作教堂的花盆,但它却仍有一颗“平常心”,在圣乐的歌唱中快乐地度日。这是一篇震动过我灵魂的散文,其实它是关于“富贵心”和“平常心”的思考,由追求“富贵心”到甘于“平常”的转变或者说开悟过程。我们常说当下中国散文“庸俗”,就在于缺乏高尚的境界,而追求“富贵心”和缺乏“平常心”则是其一。
三、平淡美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它可以奇异浪漫,也可以摇曳生姿,还可以辛辣讽刺,更可以浓妆艳抹,但是这些美往往都不是最好的,也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散文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平淡”。这往往极容易被散文家和读者忽略。林语堂曾说过:“吾深信此本色之美。盖做作之美,最高不过工品,妙品,而本色之美,佳者便是神品,化品,与天地争衡,绝无斧凿痕迹。……文人稍有高见者,都看不起堆砌辞藻,都渐趋平淡,以平淡为文学最高佳境;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运用之,便成天地间至文。”⑥
“平淡”何以能成为散文之至美?一是“平淡”乃是“自然”地表现,因为“绚烂之极”都要“归于平淡”,如果说“绚烂”是火焰,而“平淡”则是灰烬,“绚烂”是大海的潮起,那么“平淡”则是大海的潮落。可以说,“平淡”是天地间自然而然的本相。二是“平淡”有亲切之致,因为没有巨大的起伏变化,所以“平淡”才不会令人困惑,因为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严,所以“平淡”才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平淡”颇似祖母的笑脸和摇篮曲,它能在孩子心中开放永不败落的花朵,这就是它的面目可爱和亲切可感。三是“平淡”充满着内在的安详,是人生智慧的深在表现。这颇似盐溶于水,看似了无痕迹,实则却是无中有之,人生的滋味亦尽在其中!这又像空气和水之于人的重要性!它不易觉察和看重,但人们却须臾离不开它。事实上,无论“散文”抑或“人生”,“平淡”都是最高的境界,认识到这一点不易,要真正做到更难!因为大凡多数人都是俗人,都有强烈的欲望,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都有被世俗社会裹挟的强大惯性,一个身陷滚滚红尘、没有一颗平常心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平淡的散文。 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就是一个有“平常心”的人,因为她的理想是“布衣饭菜,可乐终生”,也因此这个外表并不十分美丽的女性有着熠熠生辉的人性的光芒,也因此有了沈复热烈的爱恋和饱含凄楚的美妙歌唱!正因为其中有一颗“平常心”在,所以这本散文才能打动和震撼人们的心弦,一如天风用巨手弹奏万物而成仙乐。所以,要有散文的“平淡美”,必须有一个有“平常心”的作家在。如果在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这是可以指望的,而在当下的商品社会尤其金钱至上的语境中简直是太难了!不过,作为人类良知和灵魂的表现者,作家不能等同于世俗之人,他或她必须冲破外在和内在的“硬壳”,这样才有望羽化翔飞,否则他们就只是一些靠“写作”获利的俗人。 因之,对于散文创作来说,首先是作家认识到“平淡美”的重要性,而后是将自己修养成一个平淡的人,再就是发现生活、人生、生命中伟大而美好的“平淡”,然后才是以“平淡”的形式和美学趣味将之表现出来。这一过程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它不亚于水滴石穿和点石成金的量变与质变。否则就会走上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的道路上去。比如,许多人都说宋家三姐妹美妙,但我却觉得她们最大的不足就是有“富贵心”,缺乏“平淡心”,所以达不到至美的境界。又如,莫言曾这样谈女性美:“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也算看了不少文学作品,让我难忘的女性形象,不是貂蝉也不是西施,而是我们山东老乡蒲松龄先生笔下的那些狐狸精。她们有的爱笑,有的爱闹,个个个性鲜明,超凡脱俗,不虚伪,不做作,不受繁文缛节束缚,不食人间烟火,有一股妖精气在飘洒洋溢。你想想那几个世界级名模吧,她们那冷艳的眼神,像人吗?不像。像什么?像狐狸,像妖精。所以我说真正的美人,全世界也没有多少,她们不能下厨房,也不能缝衣服。我认为跳孔雀舞的杨丽萍算一个可以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媲美的小妖精,她在舞台上跳舞时,周身洋溢着妖气、仙气,唯独没有人气,所以她是无法摹仿、无法超越的。”⑦在这里,莫言的女性观是有问题的,他以充满妖邪之气的女性为美的理想,与“平淡美”的境界判若天壤!反映了作者审美境界和趣味的平庸低俗。当一个女性周身没有“人气”,而是充满“妖气”,她的美从何谈起?
散文写作的难度归根结底在它背后的“人”,在于这个“人”有没有一颗独特的“心灵”,就如有学者指出的:“我强调写作的个人情怀,就是要召唤一颗广大、敏锐的心——唯有心觉醒了,作家才能了悟写作的根本意义,才不会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丧失必要的道德关切。”⑧
而现在作家包括散文作家的异化非常突出,他们不少人个性减退、道德虚无、人格脆弱、心灵干瘪、精神恍惚,当然离散文的本性越来越远。当下的散文写作越来越难,问题主要出在作家身上,而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们的写作失衡无度、焦躁不平和追新猎奇。没有高尚中正的境界和品位,散文只能越写越差,以至于最后美丑和香臭不分,直到走火入魔。■
【注释】
① 梁实秋:《论散文》,载《新月》1928年10月1卷8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② 林语堂:《八十自叙》,112页,北京宝文堂书店1994年版。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③王兆胜:《“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观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载《南方文坛》2006年第4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④田永清:《给张中行先生祝寿》,载《光明日报》2005年2月24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⑤
韩小蕙:《追念布衣学者张中行》,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25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⑥
林语堂:《说本色之美》,《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8卷,387—388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⑦ 莫言:《美女不是“人”》,《兰州晨报》2003年3月11日。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⑧
谢有顺:《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写作为中心》,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www.qikan.com.cntZataWsmrCg8oYBA
相关资讯
- 05-25· 丹麦之旅观感之六:感受科
- 05-25· 科灵这个小镇
- 05-05· 无言de结果
- 05-03· 杭州大金空调
- 04-30· 每日说图(218)革命战史图
- 04-28· 湖南一高速公路百万元建
- 04-28· 世界奇观图(四)
- 04-28· 震撼:“留守儿童”的孤单
- 04-28· 中国铁路=沪昆线
- 04-28· 2005年湖南省县市生产总值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4-28· 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
- 04-28· 回故乡之路
- 04-28· 可从哪些风景名胜区赶来
- 04-28· 有谁在乎我的心情
- 04-27·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
- 04-27· 申菱节能特种空调入驻富
- 04-27·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
- 04-27· 申菱空调产品简介
- 04-27· 福建漳州龙文区东环城路
- 04-23· 空气能热水器市场:长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