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空调 > 我的家乡的传说--新晃

我的家乡的传说--新晃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1 01:37   浏览 N 次  
夜郎古邑:捧出千年玉液琼浆 美酒第一坛青青翠竹剖出———竹文化

产地:新晃年代:夜郎侯诞生之日

这是夜郎古邑的酒窑里,酿造得最最古老的一坛酒,也是最浓最香原料最多的一坛酒。它行销今贵州、湖南、广西、湖北、云南、四川六省区的许多地方,但在湖南的新晃最是原汁原味。

《后汉书》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古代有一女子浣于江边,“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既然是竹王之后,夜郎人理所当然地把一根粗壮的竹子当成他们的精神图腾,把竹文化渗透到了所有的生活中。他们的芦笙、箫和笛子等乐器是竹制的,面具等艺术品是竹制的,弓箭、耙犁等生产用具也是以竹为原材料。别处“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里的竹篮是专用盛水容器。家家的门口还要挂竹筛避邪,结婚要栽公母竹,生了孩子要去拜陪生竹。

每年的三月三,新晃人在竹山坪溪口的竹王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然后要“赛竹王”,就是赛歌、赛舞、赛鼓、赛牛、赛鸟……引得黔、川、贵邻近地区的人都来看,人山人海。有一年,清代诗人王渔华途经这里去贵州上任,看了惊奇不已,赋诗一首:“竹林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夜郎文化最初是采集、渔猎文化,然后是稻作文化。新晃很多地方还流行跳花树、耕篝礼、开秧门、击鼓薅秧,特别小孩是生日滚烂泥田的风俗,成为国际上的典型民俗,入选各种民俗学典籍。

在新晃的夜郎文化博物馆里,这一坛夜郎文化最久远浓度最高的美酒,我只是揭开盖子闻了闻,没有过人的酒量,怎能消受得了如此美酒?

美酒第二坛山中采集的天籁———侗歌

产地:侗寨年代:有侗族之日

侗族大歌也许是夜郎文化最好喝的一坛酒了,度数不高,甜甜的,就如侗族人喜欢喝的苦酒,男女老少都能喝,好喝得你不知不觉就喝醉了。这奇异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还醉倒过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法国巴黎一座城。

合拢宴上,满身银饰环佩叮当的侗族姑娘穿梭往来,耶罗耶、耶罗耶地给我们唱歌敬酒。

终于,四个侗族姑娘要唱侗族大歌《知了》。没有伴奏,一人引领,众人相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草虫的鸣叫,溪水的欢唱,霎时充满我们的耳膜。我们仿佛置身盛夏绿树葱茏的山林,山风习习,知了激情澎湃,在树枝上一声声歌唱。这是侗家在旷野中采集的天籁之音,清脆而厚实,激越而柔软,婉转而大气。我呆呆地看着她们洁白晶亮的牙齿,灵动顾盼的眼神,陶醉在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中,忘了举筷。

其实,侗族赶坳才是真正的歌的海洋。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中秋节,侗族人总要选一块两山之间平坦开阔的地方,四村八乡的姑娘小伙来对歌传情。每个姑娘带一把花伞,伞花朵朵盛开在草地上,情歌在山坳间滚烫地飘过来飘过去,直到把月亮逗引了出来。这里是爱情的天堂,没有金钱、门第、身份的插足,只有郎情妹意山高水长。

美酒第三坛火中的舞蹈———傩技

产地:兴隆镇丁字坳村年代:三千年前

夕阳西下,以风雨桥、鼓楼、干栏式民居为背景,两架刀梯架起来了,犁口在烈火堆中焚烧。

40岁的傩师姚茂金身着傩服,吹起牛角,一只公鸡在刀梯上溅血而亡,献身傩祖。刀梯是两把锋利的尖刀交叉,12级,表示12个月份。傩师赤足稳稳地从两把刀刃间拾级而上,脚掌被刀锋深勒,他翻过刀梯,仰头吹起雄浑的牛角号,伸脚,不见血迹。

烧得通红的犁口从火堆里扒出来了,树叶放上去,滋滋燃成灰烬,66岁的姚沅炳竟然用嘴去咬,用舌头去舔,还不过瘾,背上背一个百多斤重的小伙子,双脚跳上犁口,三个犁口来回走了两趟。

我们惊魂未定,姚沅炳大冬天里把上衣脱光,仅着短裤,要给我们表演钢针穿喉。长而锋利的钢针被姚沅炳从喉间穿过去,针上系一根红带,下面吊上一块红砖,顺时针转了16圈,逆时针转了6圈。

老头意犹未尽,又拿起一支火把引火烧身,一团红红的火焰在他周身欢快地跳动,姚沅炳像火中的精灵,浴火重生,笑容如初生婴儿般纯净灿烂。

姚沅炳的绝技因其“东方的神秘”,已经出访过韩国和日本,他的儿子也样样都可表演,七岁的孙子已能够过火桥。

还有吞铁钉、吃瓷盘、钢刀抬人……惊险、紧张、刺激,仿佛一口气喝下了一碗65度的北京二锅头,嗓子眼冒烟,心里像着了火。望着黑暗中隐身的侗寨,如影子般飘忽散去的人群,我想,夜郎的土地上到底还藏着多少神奇的人物?

美酒第四坛《楚辞》中走出的巫风傩戏

产地:贡溪乡四路村年代:三千年前

成分:神秘原始

这个寨子竟然高高地雄踞在海拔几百米高的山上,一条碎碎的石板路引领我们攀登。片石叠砌的围墙有大半个人高,墙头栽着仙人掌、青葱和各种花卉。金黄的玉米挂在檐下,红薯堆在墙角。

院子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神态的傩戏面具。傩师一番繁琐的祭祀仪式过后,祈求风调雨顺,娱人娱神的傩戏就要开场。这里的傩戏表演者全部身着稻草衣,戴傩面具,一边舞蹈一边用侗语演唱对白,剧目多得可以演上七天七夜,但剧本秘不示人。

上古巫、舞同源,傩就是巫觋驱鬼疫祈神灵的一种仪式,后来演变为一种神话歌舞剧和神奇的杂技,屈原在《九歌》中曾作了绘声绘影的歌咏。这坛酒因其古老原始神秘,现今只有在这里原样保存,因此虽山路颠簸,仍无法阻挡外国人一趟趟地前来。

我们观赏的第一出戏是《菩萨反局》,脚蹬草鞋,头戴面具,身着稻草衣的主角刚露面,锣、鼓、镲三人乐队就“咚咚推”,眯着眼睛入了戏。75岁的龙开春饰演庙里的住持,60岁的龙炳金身上绑着奇怪的道具,看上去他背着一个人,原来他一人饰菩萨和凡人两个角色。说的是山里有个庙,庙里的菩萨多。菩萨把进香的凡人背下山来,要求凡人替他找一个新的地方安身。住持和凡人咿咿呀呀地唱,村民们听得全神贯注。原来这出戏还“真有其事”,为菩萨建的庵堂就在村里学校旁边。

看过了关云长千里送皇嫂的《古城会》,92岁的龙子明扮的土地公公终于出场了。这出傩戏叫《祈丰收》,荷锄拿镰的农民向土地公公报告大旱灾情,请代为转告玉皇大帝。听说以前这出戏每唱一次就会下一场雨,那么那位在墙角静静观看的96岁的姚老太太,一生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天降甘霖?

美酒第N坛画眉和水牛的勇敢决斗

产地:新晃年代:两千年

成分:勇敢快乐

清晨,为曾贬夜郎的李白修建的镇江阁上朝雾弥漫,但画眉鸟清脆的鸣叫粒粒可闻。在有中国画眉鸟之乡的新晃,这小小的鸟儿享受着王者的待遇,住的是有精致雕花的笼子,吃的是精心配制的食物,每天在空气清新的树林里至少要溜两次。因为它歌唱得好,又勇敢好斗,农民上山干活,也不忘带着它。

千百年来,新晃赛竹王,就有斗画眉的习俗。广场上、山坳里,鸟笼子聚到一块就可以开始,隔笼斗、笼中斗,给夜郎人带来了休闲的快乐。在国际画眉节上,更是不得了。几千笼画眉聚到一起,那个紧张激烈,美丽而残酷。

除了斗鸟,新晃还斗牛、斗羊、斗鸡、斗猪。传说夜郎王曾经带着一支勇敢的水牛部队去迎敌,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因此新晃人崇拜牛,保留了斗牛的盛典。相比西班牙斗牛的血腥和贵族气息,这里的斗牛更具原始的野性美。如豪饮一坛最纯正的酒鬼,燃烧着你压抑的神经,在这一刻体会热血沸腾的快感。

每年秋天,稻子收割后的田野就是斗牛场。火铳轰响,锣鼓震天,长老手执青茅,念过神秘的咒语,为参赛的“牛王”祈求胜利。两头勇猛的水牛就在众目睽睽下搏斗,两牛满场劲跑,观者喔嗬喧天,胜了的牛王披红戴花,被人们簇拥着归寨,像英雄凯旋。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