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阳明精舍问学记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7 02:23 浏览 N 次阳明精舍问学记
作者:杨汝清
来源:儒教复兴论坛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25&id=5810 &star=1#22314
[米湾按:此文系杨汝清先生数年前偕一耽学堂同道至阳明精舍访学归来所撰。虽是旧文,然既为首发,不啻新篇也。]
2003年9月30日,偕数友分别从京、穗等地奔赴贵阳,开始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问学之行。
列车跨过了象征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黄河、长江,驶出了广袤无垠的中原、湘楚,进入到史称“夜郎”的黔地。
黔地多山,因山而名。无论是佛教胜地梵净山所在的武陵山脉,原始森林覆盖的苗岭,红军长征时如走泥丸的乌蒙山,还是鬼斧神工的峡谷,疑自九天的飞瀑,绚烂多姿的石花,自然造化的溶洞,无不引人无限的遐思和神往。但我们一行却无心留恋万山丛中那一道道亮丽的风光,每个人心中都在想象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阳明精舍究为何等所在,此次问学之行将有几多收获?
缘起
“精舍”、“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自孔子杏坛设教以来,历代儒者都在践履着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传统,选择一方水土,构筑几间陋室,为潜心向道的学子提供一个修学问道的场所,为儒学传承添上一份血脉气机,从而不断瓜瓞绵延、薪火相传。然而,随着1905年废“科举”,接着中小学停止读经,“学堂书院”走进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虽有梁漱溟、马一浮等先生救亡图存,但书院精舍终为绝响。
数年之前,闻知有先生名蒋庆者,承儒家之余绪,直道担当,矻矻力行,于阳明先生当年悟道之所――贵州龙场镇之营盘山上以一己之力重建阳明精舍。闻之既感且佩。于目下之俗世红尘之中,甘于固守理想主义家园,超然于物外者,除却蒋先生能有几人?心存景仰但一直无缘得见。恰两月前于长沙得遇先生,亲聆教诲,始得一偿所愿,亦觉先生为一直道而行之恂恂儒者矣。乃与先生约,遂有此行。
阳明精舍
得贵阳从事经典文化导读之师友襄助,省却不少鞍马劳顿之苦。略事休息之后,直赴阳明精舍。
沿贵遵高速公路行至修文县境内,出高速路,沿崎岖的山路盘行。四望群峰环合,层峦叠翠,羊肠百转,山岚隐现,已远非古史所载之边荒烟瘴之地。也无都市之尘嚣扰攘,楼台林立。令人神朗气清,尽去俗念。但时有手牵水牛,肩负背篓的农家女迎面而过,那沉沉的步履,风蚀的面容不由使人心下黯然,那瘦弱的身形所背负着的,或许就是历史的沧桑与苦难。
车行约一小时许,过守山庐,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眼前凸现一座仿古园林式建筑,垣墙依山形而起,门楼、屋舍均为一色青瓦青砖,飞檐斗拱,门楣上镌有“阳明精舍”四字,乃出自日本“阳明学”大家冈田武彦先生之手。整体建筑处处透着古意。精舍门前一水环绕三山,苍翠欲滴的山峰,树成荫,花似锦,时听松涛阵阵;波光粼粼的水库,水似玉,气如烟,偶见鹭飞鱼跃。
步入山门,便进入一个清谧精雅的世界。建筑皆依山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依风物的不同,精舍内又分为桂竹园、乐道园、性天园、俟圣园、默园五园及退藏庵一庵。每园内各有斋堂阁居数座,均题有门额、对联,皆为蒋先生自撰,书法名家手书之精品。精舍的主体建筑奉元楼跨桂竹、性天二园,为一座二层单檐硬山式建筑。一层复夏堂为祀奉历代先圣先贤的享堂,供奉有孔子、阳明像以及历代儒者近50人之牌位,享堂正中横匾“道通天元”及颜体集字联语“圣贤为人文性命根本,血食千秋,继体传心颂圣迹;天道乃品物生民化源,清香一柱,修身讲学报天恩”道出了蒋先生存亡续绝,复兴儒学的一片苦心;二层翻经阁为藏经、讲学之所,前后两面各有轩窗八扇,凭轩而立,清风徐徐,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诚为求学论道,归寂证体,追思先贤,廓清尘俗之绝佳所在。园中还植有青竹香樟,月桂枇杷及各式盆景花草,加之鱼戏池塘,苔布阶上,置身其间,恍若思接千载,回到钟鸣鼎食的过去;又似超凡脱俗,直达玉宇琼楼的仙都。
问道问学
精舍的功能是问道问学。阳明精舍是自中国沿袭千年的学堂书院制制度被废,书院倾圮之后第一个民间恢复的书院,我等此次黔贵之行,也是阳明精舍落成后第一次正式的学术活动,故而蒋先生事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所期甚重。参与其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心中活泼泼的期望。
翻经阁中的几日,我们充分领略了蒋先生作为一代醇儒深厚的学养和峻洁的人格。
年届半百的蒋先生一袭青衫(时下称唐装,先生称之为国服),一身儒雅。深邃而敏锐的目光,低沉浑厚的嗓音,和蔼可亲的态度,一见之下使人顿生亲近之感。
问学的过程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过程。无论是翻经阁中的答问,还是阳明洞、玩易窝的讲解,均可见先生之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先生对于儒家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二系统无不通达。尤其是对阳明心学和以春秋公羊学为主干,荀子、董仲舒、文中子等一脉相承的政治儒学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以补救“新儒家”以“民主、科学”来开“新外王”以及实现“儒家的现代性转化”过程中流露的工具理性所带来的流弊。将儒学看作证道、达道之学,历史文化之学,而非多元文化之一元,“除魅”之后的一派哲学。此举在当下思想流派林立,文化大旗四起之际无疑具有正本清源,廓清迷乱之功。
在与先生的问学问道过程中,不仅逐渐澄清了自己思想上对于儒家的一些模糊认识,更感受到了先生“循循然善诱人”的大家风范。对于问者的观点,无论尖锐还是浅陋,先生都静聆谛听,从容应对,举止雍容谦和,言谈切中肯綮,至快意时,口齿滔滔,珠玉连连,思接千载,神游万仞,随感而发,从心所止。
论学之余,先生亦谈及自己一生之心路历程,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西南政法学院的毕业生,先生并未走上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之路,而是进入探究传统文化之境,遍涉中西文化经典,对基督文化、佛教教义、新儒家思想均作过深入研习,并由佛而入儒,由新儒家而到阳明学,终成为一代醇儒,加之在寻求精神皈依过程中遭到的种种坎坷,颇具传奇色彩。临别前夜,在性天园朦胧的月色和斑驳的树影下,我们有幸亲聆了先生清雅的箫声和歌声,并听先生谈到了一生中的三次大感动――首次是在南开大学筹建法学院时醉心基督文化,为耶稣基督的行迹所感动;再次是登临华山,为华山之巅的无边风月,万千气象所感动;三次是在贵阳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从一位来自日本的女大学生的发言中悟到“良知即在此”而感动,当这位学生谈到她在贵阳街头上衣衫褴褛的孩子的眼中看到了纯洁的光芒时,先生情动于中,泪流满面。闻言至此,益感先生之心胸如光风霁月,空谷幽兰,非仅志存高远,更有一段真性情。前此长沙初遇先生的几日,已心折于先生的学识风骨,今番精舍问道,此情益增。“强学达性,不枉此生,方为宇宙真豪杰;潜修通天,莫求来世,才是古今大丈夫”,性天园此联其或为先生自谓也。
凭吊祭祀
精舍号阳明,是为追思阳明先生也。阳明先生为有明一代大圣贤,其承绪陆子而集“心学”之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不仅在其后世弟子诸如罗洪先、邹守益、欧阳德、钱德洪等人手中泽及诸夏,更传至海外异域,日本自中江藤树归宗阳明学后,又有吉田松阴、西乡隆盛、安冈正笃、冈田武彦等学者承阳明道统,不仅使得阳明学研究蔚为大观,更著于事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后来的经济腾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阳明学成为日本的显学。
阳明先生自幼心存圣贤之志,不计穷达荣辱,潜心向道,终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兼三不朽”之一代通儒、圣贤,一生颇多精彩之处,但究其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莫过于“龙场悟道”。明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因仗义直书营救忠谏之臣而获罪于刘瑾,遭廷杖,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时龙场为边荒烟瘴之地,但阳明先生却于“龙场之花草风月,见诸其心之胜迹者发为诗;龙场之人物风情,见诸其心之胜迹者著为文;龙场之书院授徒,见诸其心之胜迹者形为学;龙场之山川秀气,见诸其心之胜迹者聚为道。是故阳明子之心也,见诸其居夷之诗、文、学、道者,凝为龙场之胜迹也。”(见蒋庆《千古龙冈漫有名?序》)成就了一生之大事业,日后之建功封伯,讲学传道,无不以“龙场悟道”为始基,作为王学圣地的修文县,也留下了众多阳明先生的遗迹。
在蒋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寻访了阳明先生生活过的东山阳明洞和阳明悟道之处――“玩易窝”。
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之龙冈山,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钟乳石山。山上苍松翠柏,亭亭如盖,藤萝细柯,杂然相陈,将整座山妆点得如碧玉青螺,美不胜收。听闻在“****”时期,周围的山上植被均遭到严重的破坏,惟此处因阳明先生故而得以独完,不禁感慨先生之精魂虽百祀而不灭,文教之赞育历千劫以长存,此正为夫子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阳明先生当年所居之“阳明小洞天”为一钟乳岩洞,怪石突兀,曲径通幽,洞口桧柏森森,巉岩叠嶂,历代中外闻人留下了诸多墨迹以发思贤之幽情。洞右翼然临于其上者为“何陋轩”,取夫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语意,可见阳明先生虽遭逢贬谪,身处万里之边,烟瘴之地而超然洒脱之心境,亦证得先生之所以在此悟道之机。站在龙冈山之巅,轻抚王文成公祠及君子亭之一木一石,阳明子之人格精神,直落心中。
走出树影苔痕掩映下的阳明洞,看过介绍阳明先生谪黔情况的王阳明纪念馆,我们来到了三里之外的玩易窝――先生静坐悟道之所。这里当年是一座小丘之下的一个天然小溶洞,如今小丘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是洞顶的萋萋荒草,斑斑石壁,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沧桑。石洞本无他奇,却缘阳明先生兀坐玩易于其中,并终悟“格物致知”之旨,立“知行合一”之说而名显后世,成为修文县廓十二景之一。此处知者甚少,来者几稀,声名远逊于阳明洞,但有此一迹,却慰藉了虔敬似我等者抚今追昔之心。肃立其中,益感阳明先生之奇伟,更明了地 “仰见良知千古光”(日本三岛毅诗句)。
随后之日又踏足于明代奢香夫人“龙场九驿”之驿道遗迹。在每一块或大或小的石板上,似乎都能听得到绝尘而去的马蹄声久久回响在幽壑空谷之中,面对此情此景,我追思着史籍中关于夜郎国、牂柯江的种种传说,关于徐霞客、王阳明等人的段段遗闻,深深沉陷于醇郁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无力自拔,也无心自拔。
问学日程中,蒋先生还精心安排了一次祭祀活动,向敬奉在奉元楼中的历代先圣先贤行释菜礼。经过两个晚上的习礼,学唱《宣圣颂》、《文成颂》,10月5日上午9时,随着三声清越的缓钟之声,祭祀活动开始,在氤氲的香烛之中,随着主祭人蒋庆先生的引导,每个人都向孔子、阳明等先圣先贤行了跪拜之礼,以表我们对前人的追思景慕之情。作为助祭,我在整个祭祀过程中熟悉着这失落已久的中华传统礼仪,体验着其中包含的虔敬与神圣性。古人曾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夫子一生,颠沛流离,心中所愿也是要“追迹三代之礼,以备王道。”(《史记?孔子世家》),并于晚年删述“六经”,编定礼乐,为后世立法,但号为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如今却是“礼崩乐坏”,废弛已久。想到我的韩国学生告诉我儒家文化中的各种礼仪如祭礼和乡射礼等在韩国都沿袭至今,心生感慨,亦觉汗颜,“礼失而求诸野”,不幸而成谶,所幸有今日之举,或可发为中华礼乐文化复兴之先声。
美好的时光永远都是短暂的。10月7日,我们辞别了蒋先生、范必萱老师,告别了阳明精舍,我虽心犹不舍,但开学在即,遂于当日由筑返京,回到了日常的教学、学习生活之中。然而那山、那水、那人、那处却依然浮凸于脑,历历在目,虽竭尽所能,一枝拙笔也无以描摹当时心境、情境之万一,不禁想起在精舍所居之“何言居”,心逐性天,夫复何言?惟愿此片言只语能将自己黔筑之行之所见,问学问道之所得,向关心传统文化传承之我辈中人作一芹曝之献,亦再次于其中品嚼回味一番。有得于此,余愿足矣!
(癸未秋日 杭之于水木心斋)
来源秋雁南回(www.backbird.com) 原文:http://www.backbird.com/dispbbs_37_370446_9.html
- 05-16· 拉勾上吊的爱情(7)
- 05-10· 营销:成败于管理
- 05-10· 海乐中国心投诉
- 05-10· 不知道是不是会受影响
- 05-05· 俄罗斯“加加林”号载人
- 05-05· 王存臻无限主席首创宇宙
- 05-05· 在宇宙中有一个宝
- 05-05· 弹簧夹头标准数控车床弹
- 05-05· 永乐大典 宇宙鸿宝 (七律
- 05-05· 印心是宇宙至寶
- 05-04· 一轮红日升在眼前(格格作
- 05-04· 河北石家庄红日皮具
- 05-02· 康寿宝鉴-第一章
- 05-02· 掌握下单技巧,享受更多
- 04-29· 自购单
- 04-29· 3G每日赛事分析汇总
- 04-29· 足球五大联赛德比
- 04-29· 意大利甲级联赛 | 第32轮
- 04-29· 【星赛季10号】足彩第11
- 04-29· 胜负彩11037期澳盘分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