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与飞鸟信仰(转)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3 01:15 浏览 N 次潍坊风筝与飞鸟信仰
窦锦平
﹡风筝起源于东夷先民的鸟图腾信仰,是对飞鸟的崇拜、仿效和模拟。东夷人创造了龙山文化,也创造了风筝。潍坊是东夷腹地,又是信仰鹰图腾的东夷爽鸠氏部落生活的中心区域,潍坊是发明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
﹡从风筝的结构形制看,总体上是对飞鸟的模仿。诗人的吟咏,也都是把风筝比拟为鸟的。现代风筝千奇百态,但骨子里依然是鸟的神韵和原型意象。
﹡从风鸢、木鸢、纸鸢,到风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由图腾信仰,到结缘战争,到娱乐健身,放风筝的功能不断转化发展。
﹡现在潍坊风筝称雄华夏蓝天,主要得力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不断创新。潍坊风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正式启动。我们相信,潍坊风筝这一源于东夷先民创造的优秀非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重视、保护和弘扬。
在潍坊,报春的是风筝。一缕春风刚刚飘来,风筝就像鸟一样,在潍坊天空里自由飞翔。潍坊人为风筝举办的节日——潍坊国际风筝会,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民俗节庆盛举。
每年带队采访潍坊国际风筝会,都有一些新奇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今年在浮烟山放飞场新建的浮烟鲲鹏观礼台前,仰望着飞鸟一样竞飞的风筝,不禁心潮激荡。一位外地来的诗人朋友,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是诗,是童话,是梦幻,是畅想曲。赞叹之余,他话题一转,连续向我提了一串关于风筝的问题: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潍坊风筝起源于何时,为什么能在华夏蓝天独领风骚?这也是长久萦绕在我心中并不断探寻的问题,一些中外风筝爱好者对此也报有浓厚的兴趣。
关于风筝的由来,学术界有几种说法。较多的学者认为,风筝源于古代战争的需要,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学者从文化人类学的生活文化视角出发,提出斗笠说、飞叶说、帐篷说。我想,从原始宗教信仰和民俗学来考释放风筝起源,也许更符合实际、更接近历史真实一些。从风筝的早期流行地考察,它主要是远古信奉鸟的东夷地区的民众,崇拜祈求心目中的鸟图腾的一种信仰活动。是人们对飞鸟的崇拜、迷恋、仿效、模拟的产物。
从历史地理看,在远古时期山东沿海一带属东夷族领地。东夷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鸟为图腾。从《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载的“以鸟名官”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东夷少昊部落中鸟图腾制度的情况:凤鸟是部落的总图腾,鸟、鸠、雉、扈是各个胞族的图腾。其五鸠中的爽鸠氏居白浪河西岸营丘。爽鸠氏以爽鸠——鹰为图腾。从考古发现看,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中的陶器、玉器上有大量鸟的造型,并多饰以鸟纹。过去称为鬼脸式鼎足的陶器,实则是鹰类鸟头的塑形。而“东方文化中的标准化石”——鬶,从整体形象看则是一个鹰嘴形。潍坊姚官庄和鲁家口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的鸟头形鼎足。姚官庄遗址中还出土了四十多件鹰嘴形陶鬶和一些鸟头形陶器盖纽。山东省博物馆藏有潍坊姚官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鸟头形足黑陶鼎、红陶鬶和桔黄陶鬶,制作精良,造型优美,是龙山文化时期制陶业鼎盛年代的代表作。特别是那件鸟头形足黑陶鼎,堪称国宝。陶鼎底下栩栩如生鸟头造型,那目光犀利的造型,分明是人们长期观察而精心的模仿。而三个鸟头那样有力地支撑于鼎下,又分明表达了人们以为自己的生活与鸟息息相关,从而表达了对鸟崇拜的感情。这些独具的文化特征,与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恰好相符,都是东夷族鸟图腾崇拜的印证,说明了以鸟为图腾是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
图腾崇拜是由动植物或自然现象实体崇拜发展而来的,原始时代,人们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奉这种物体为本氏族的祖神或保护神。所表达的是人们对崇拜物的一种模仿和神往,以期借此获得同样的神力,或得到它的庇佑与福佑。图腾文化实质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凝聚氏族成员、区分不同群体、维护部落之间安定的功能。图腾信仰与先民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生活在东部沿海万鸟之地的东夷人自然就选择了飞鸟作为图腾信仰。图腾作为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都是被虔诚地敬奉着。东夷先民是把鸟图腾的实物标本,或绘制、扎制、烧制的鸟和鸟形器物,供奉于住所。当他们参加聚会活动、祭祀活动,或迁徙时,都要擎着这些图腾形象。为防止被风刮走或吹翻丢落,有人在鸟的腿或嘴上拴了绳线。风一吹,鸟图腾就展动起来,先民在下边紧紧握住牵线——这就是放风筝最初的景象。稍后一些时候,年轻的一些先民觉得这样有趣,就尝试制作能飞的鸟,并要比一下谁的鸟飞得高,于是,就有了主动意识上的放飞风筝。对鸟图腾,先民始终诚惶诚恐,一旦自己也能仿制一个飞鸟,在空中飞翔,仿佛自己也获取了图腾信仰对象的神力,多么令人激动!人们因此竞相效仿。放风筝活动也由此兴起。初时,风筝扎制很简单,用芦苇或是竹片——那时齐地气候温润,遍地竹林,扎制风筝的材料俯首即拾,扎制成鸟的骨架,而蒙之以树叶、树皮,一支风筝就造成了。我相信,能创造出精美鸟型陶器和蛋壳陶的东夷先民,一定会扎制出漂亮的风筝。
东夷人创造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创造了风筝。根据考古鸟型陶器分析,风筝的起源,应该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若言在大汶口文化时期,风筝的起源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比通常常说的鲁班发明风筝要早两千多年。潍坊是东夷腹地,又是信仰鹰图腾的东夷爽鸠氏部落生活的中心区域,潍坊应该是发明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可以说,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潍坊是最早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的地方。各地风筝大多是东夷人传播出去的。
从风筝的结构形制看,总体上对飞鸟的模仿。潍坊风筝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潍坊的传统风筝是以鸟为主体,以昆虫为附属的。从潍坊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以鸟形为主,可见最初风筝的出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制作,并以飞鸟命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献记载的“木鸢”,便是以鸟类形态制作命名的——鸢者,老鹰也。民间有北方、南方风筝的差别,素有北鸢南鹞之称,也都是以鸟命名的。在潍坊传统风筝中,鹰风筝、凤凰风筝都是代表作。鹰风筝是一种立体头浮雕身式风筝,古称纸鸢或鹞子,结构造型体态矫健,苍劲勇猛,生动逼真。大型鹰风筝也称大鹏、大雕。鹰风筝扎工画工精细,硬翅与软翅巧妙结合,其头、身、尾三部分和两个翅膀,借助风力,像活鹰一样顾盼俯仰,上下翱翔。炯炯有神的眼睛,尖锐刚健的利爪,生动逼真,出神入化。在潍坊的天空飞得最高的往往是这种风筝,能在晴空之上,稳稳盘住,如同真鹰,许多小鸟望之竞相远避。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有王瑞祥先生扎制的“大鹰”风筝,鹰的眼圈返着红晕,黄色利爪是展开的。挂在墙上你也能想象出鹰击长空的凶猛勇悍之姿。在杨家埠的风筝铺子里,悬挂陈列最多的是各式各样、大中小形制俱全的鹰风筝,群鹰荟萃,待翔蓝天。
凤凰风筝是仿照传说中凤凰而做。凤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是一种瑞鸟,被尊为百鸟之王。凤与凰连为一词,最初是与舜同时出现的。《尚书》中说,舜举行庙堂之祭,《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山海经》中云“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那时凤凰与凤鸟是同义词。凤凰分化成雄为凤,雌为凰是以后的事。潍坊的凤凰风筝实际是仿照远古时期凤鸟形象扎制的,色调鲜艳,五彩斑斓。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有陈寿荣与张鹏云先生合作的一只巨型百鸟朝凤风筝。其造型与绘制都很经典。神奇的凤凰栖居中央,众鸟相绕,争相朝拜。这个图象与少昊部落以凤鸟为总图腾以众鸟为分部落图腾的东夷鸟信仰规制很相似,这应该是历史在人们心目中的传承。立在浮烟山浮烟鲲鹏馆前仰望,在飞鸢争舞的蓝天上,五彩凤凰是最夺人眼目的。凤凰飘逸舒展的尾翎,让人难忘。
凤与鹰是东夷先民的总图腾与部落图腾。潍坊人以鹰风筝、凤凰风筝为风筝代表,不是巧合,实际上是远古图腾信仰的遗存相传,是图腾文化的流风遗韵。风筝的底蕴一直凝聚着远古鸟信仰的意象。翱翔云空矫健苍劲的鹰风筝,分明注入了东夷人强悍、勇猛、雄健的性格因素和精神追求。实际上,现在许多风筝,仍然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因素,或希冀、期盼,或祈望、祝福,或向往、宣示,赋予风筝以很多超自然的东西。
潍坊风筝中还有一个经典造型,就是仙鹤童子。这是一件民间吉祥色彩十分浓厚的板子软翅风筝。造型艺术,结构合理,形象浪漫,扎画并工,用色鲜艳,飞翔性好。他的造型和画面是一个古装少年童子,一手握如意一手持套在仙鹤脖子上的彩缰,春风满面的跪跨在鹤背上驾驭仙鹤。仙鹤嘴衔双桃,驮着主人展翅高飞,翱翔在蓝天太空,形象十分逗人喜爱。这是人与鸟的和谐组合。这个造型非常鲜明的反映了人们向往飞翔的理想。春燕、山雉、大鹰、喜鹊风筝也都是鸟风筝的优秀之作。
昆虫风筝,是群鸟风筝的部属,与鸟风筝构成和谐多彩的生态体系。最经典的是蓝蝶风筝,色彩鲜艳,精妙绝伦。放飞起来,天空为之靓丽;挂在墙上,四壁为之生辉。
潍坊风筝代表作中有一个造型是另类,就是龙头蜈蚣。这是一个神秘诡异,让人百思不解的形象。为什么不是一条完整的龙?为什么伟大而神奇威武的龙头,会与鄙陋的蜈蚣身子结合在一起?这种组合蕴含着什么深奥的寓意?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它决不是仅仅出于放飞性能方面的考虑。它肯定是一个远古图腾的变异。是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还是“天外来客”?我们难以考解了。潍坊风筝有很多谜。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谜。更让人惊奇的是,其狞厉之美,竟然得到人们的审美认同。每当它扶摇直上,总会赢得阵阵喝彩!当然,现在许多人是把它当作飞腾之龙来仰望的。
现在,中国风筝的外在形态,有了很大变化,除鸟形外,鱼形、三角形、生肖形、神话题材、福寿吉祥图案等,无一不是长了翅膀,飞上了天。这些形态奇异的风筝,外貌是变了,可是骨子里,依然是鸟的原型和神韵,依然是鸟的原型意象。基本的结构框架,都有一副能翱翔空际的飞翼——尽管飞翼的形制不同,原理是一样的。
从诗人吟咏、文人描绘来看,都是把风筝比拟为鸟的。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写道:“代有牧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元稹在《有鸟》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七载春风住潍县的“诗书画三绝”郑板桥曾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落裙风摆动,好将蝴蝶都春归。”清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麟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些诗文都是把风筝当作鸟来吟咏的。曹雪芹研究的宫廷风筝,是在东夷风筝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他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详察起放之理,细究扎糊之法,许多风筝仿鸟而作。从这些文化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风筝,其意本是人以物拟鸟的模拟品。
从历史地理、原始信仰、风筝的结构形制和文化生态等因素考察分析,可以肯定地说,风筝起源于鸟图腾信仰。是对飞鸟的崇拜、仿效和模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飞翔的向往。风筝的产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远古鸟信仰的东夷族团民众的创造。这里远古至今的宠鸟文化心态和生态也生动地揭示了这一理论。一些专家所论的风筝起源于斗笠、帐篷说,恐怕是指异域风筝的起源,现在的国外风筝大都是些几何图形和板式风筝,与斗笠、帐篷造型相似。我们无法相信受风吹斗笠或帐篷的启发,会造出鸟形风筝。这类风筝的产生时间,也应大大晚于鸟风筝。
风筝最初在图腾时代,就叫具体的鸟名,后称风鸢。至春秋时期,人们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制风筝,称木鸢。文献中的“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和鲁班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记载的就是那时制作风筝的情景。墨子与鲁班都是东夷人的后代,他们制造木鸢,主要是沿袭前人的做法,当然在形制上、原料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人们开始用纸裱糊绘制风筝,风筝因此得称纸鸢。至五代时期,有人在纸鸢上装制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纸鸢由此而得名风筝。
放风筝的用意,当初,很简单,就是鸟信仰的宣示,鸟图腾的崇拜,亮出自己族团的标识。其后,随着放风筝的演化,东夷先民由对鸟信仰的痴迷而逐渐萌发出一种仿效,一种很强的飞鸟模仿,寄托着东夷人向往飞翔的梦想。风筝背负苍天俯瞰大地翱翔空际,与白云比姿,本身就是一首人造飞鸟的狂想曲,它搏击升空的浪漫风姿最突出的就是鸟的飞翔天性。
随着社会发展,风筝功能也在不断演化扩大。由鸟图腾信仰,扩至军事功能。古书上说的风筝用于战争,那只是利用风筝而已,并非风筝起源。大约在汉朝,风筝被当作重要的军事工具。楚汉之争,以及以后的攻伐争斗,夺城掠地,都留下了人们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越险、突围的记录。
风筝转化为节庆习俗,大约在唐宋时期。清明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在各地普遍兴起,成为节庆习俗。至明清兴盛一时。经过一个冬天的室内蛰伏,人们迫不及待的跑到旷野上放松一下。一手持拐子,一手拉牵线,仰望着空中风筝,呼吸新鲜空气,愉悦精神,放松心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古书上说,风筝在天,张口仰视,以能清目,可泻内热。这时风筝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健身。
潍坊风筝在明清兴盛一时,比同属东夷的周边其他地区繁荣。这主要得益于潍坊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的发达。特别是杨家埠年画的繁荣,有力助推风筝业的发展。民间艺人把制作年画的工艺与风筝的扎制、绘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扎、糊、绘、放并重,形成造型合理、对比强烈、色彩艳丽、放飞平稳的风格特点。“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到天上是风筝”,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潍坊风筝兴盛,还得益于潍坊的风。鸟儿御风而飞,风筝借风而起。潍坊充满激情的风托起了潍坊五彩的风筝。潍坊以东的沿海之地,风力过大,能吹断风筝的牵线。潍坊以西的风,有些纤弱,无力把风筝托得更高。只有潍坊的风最适合放风筝。在莱州湾以南,沂山以北的这片中心区域,温差适中,四季分明。清明前后,春意融融,温风习习,春风以每秒三四米的速度徐徐吹拂。柔风中有刚,和风中蕴力,既能把风筝送上青天,又吹不断风筝牵线。一任风筝凌空高飞,自由翱翔。三百米、五百米,扶摇直上,欲与天公试比高!“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潍放风筝也因此比其他外地的风筝,更加自由奔放,恣肆腾挪,激情澎湃,更富有野性,更富有张力,更富有气势。
现在放风筝这种文化形态和习俗,被潍坊人演绎成一个山东半岛的盛大节日。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吸引五洲四海的风筝爱好者纷至沓来,云集在这片蓝天下,放飞、比赛,一展身手。“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潍坊,用风筝与世界对话,风筝已成为和平、友谊与开放的象征。“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创了中国节会的一种模式。风筝文化促进潍坊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潍坊的吸引力。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风筝和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潍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潍坊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产物。风筝已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放风筝走进辉煌时代,称雄华夏蓝天,主要得力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不断创新——今年世界风筝小姐的融入更为潍坊风筝增添了靓丽,得力于民间参与的热情,得力于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民俗旅游热的兴盛。现在,潍坊,不仅建造了宽阔高远的风筝放飞场地,还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筝博物馆。让鸟一样的风筝可以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又有安静栖居的宏伟殿堂。潍坊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都。
追溯风筝的起源,潍坊风筝的历程,我们可以会更加关心风筝,崇敬风筝,珍爱风筝。风筝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徽章。现在,潍坊风筝文化的魅力和影响越来越大,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潍坊风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04年4月22日正式启动。我们相信,潍坊风筝这一源于东夷先民创造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重视、保护和弘扬。潍坊风筝属于潍坊,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5-16· 拉勾上吊的爱情(7)
- 05-10· 营销:成败于管理
- 05-10· 海乐中国心投诉
- 05-10· 不知道是不是会受影响
- 05-05· 俄罗斯“加加林”号载人
- 05-05· 王存臻无限主席首创宇宙
- 05-05· 在宇宙中有一个宝
- 05-05· 弹簧夹头标准数控车床弹
- 05-05· 永乐大典 宇宙鸿宝 (七律
- 05-05· 印心是宇宙至寶
- 05-04· 一轮红日升在眼前(格格作
- 05-04· 河北石家庄红日皮具
- 05-02· 康寿宝鉴-第一章
- 05-02· 掌握下单技巧,享受更多
- 04-29· 自购单
- 04-29· 3G每日赛事分析汇总
- 04-29· 足球五大联赛德比
- 04-29· 意大利甲级联赛 | 第32轮
- 04-29· 【星赛季10号】足彩第11
- 04-29· 胜负彩11037期澳盘分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