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热水器 > 浅谈施施然诗中的光芒--《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浅谈施施然诗中的光芒--《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5 15:38   浏览 N 次  

浅谈施施然诗中的光芒——《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文/梦石

读一首很有高度思想的诗要靠感知,不要用僵化的语文逻辑思维来理解(诗人是语言艺术的创造者,而非技法僵硬的匠人)。读者的创造性参与建设性理解,是读者对诗人最好的交代。
思想和感情如何入诗,生活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只有借助场景。可以是实景或虚景,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人们生活中普遍的,可以是过去的(回忆),可以是未来(幻想),来完成诗的构建和诗意的传达。比如“电车,灰色长衫,月白旗袍,钟楼,夕阳,彩虹”这些移动的,静止的意象就连成了有着民国风骨的街道。组成了一个场景,正如诗人所说“从默片里开出来”,是一幅画面,这样的场景无疑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符号。
而诗正是借助意象的符号或场景(过去或现在的)来完成。但用一个时代作为整体意象,可供选择的构成意象,数不胜数。民国的现实在人的普遍思维里所呈现是战乱,流血,军阀,马匹等混乱的固定框架。那么这首诗里“电车,灰色长衫,月白旗袍,钟楼,夕阳,彩虹”难道不是现实的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些都是具体的,存在的,谁也否认不了的。所以说现实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是狭隘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视觉所能完全覆盖的。至于如何选择意象或场景,完全取决于诗人要传达什么样的诗意。
这首诗告从表面看写的一种爱情生活。既然是爱情生活,那么选择的意象要与美好的爱情生活这一主旨,和谐又关联。要有客观对应物,绝不是有感受而无思想的纯体验诗。“电车,灰色长衫,月白旗袍,钟楼,夕阳,彩虹,儿女,建筑,家,四月天”这些单个的或复合的意象,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么这首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哩?
但凡写诗人都知道诗无非是抒发情感,诉求志向或揭示哲理。但诗人不能直接说出来,时常用暗示的手法。把诗意隐藏在语言表象的后面,让读者去感受,发现,体会。任何一首好诗它的诗意是可以触摸的,可以理解的。在理解的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诗人写作的背景和时代,这对诗意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这首诗只理解为爱情诗歌,那未免太肤浅了,不要以为林徽音的四月天只是单纯的爱情四月天,这里有无限的暗示,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施施然无疑生活在当下的社会,物质,金钱,利益成了价值取向的主流,爱情成了变相的砝码。人与人之间猜疑,背叛,精神严重亏损,是个信仰迷失的年代。这与“民国”这个混乱的指代是相呼应的,诗人巧妙借“民国”这个混乱的意象来暗喻时下社会的浮躁和不安,借以表达诗人对安静,纯朴与简单生活的向往,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追问。

附诗: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
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
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

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
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

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
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
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

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
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

文章来自:梦石新浪博客

上一篇:假日我想你 下一篇:2011年04月12日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