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厨房电器 > 曾灶财:蓝威宝抹不去的集体回忆 转

曾灶财:蓝威宝抹不去的集体回忆 转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8 07:01   浏览 N 次  

曾灶财的“墨宝”

回归十年的庆典与香港未来政制的争拗你方唱罢我登场,7月15日,曾灶财悄然在联合医院辞世,终年八十有六。一周多后,讣闻方从互联网铺展至各报章头条——“九龙皇帝驾崩”,秀茂坪的墨宝成绝笔。香港人的“集体回忆”词汇表上,又封存起新的卷宗。

曾灶财,真名曾财,1921年生于广东肇庆莲塘村,16岁定居香港,在建筑工地和垃圾站卖苦力维生,落下脚患,靠综合援助金度日。九龙皇帝之传奇,据他自称,上溯至曾氏族谱所载的史前史:当年回乡省亲,他从族谱上发现,曾氏始祖乃周朝宰相,是他今日所居之秀茂坪的大山主;二世祖乃周朝附马,获赐港九作食邑。 他,第35代子孙曾灶财,是以对香港拥有主权,人称“九龙皇帝”。

从此,曾灶财在天桥墩、电灯柱、邮箱、公共墙壁和议员公告板上肆意挥毫,向港英政府“宣示主权”,历经51年而笔耕不辍。他的墨宝初以秀茂坪为中心,渐扩散到巴士可达的尖沙咀,再后来又随着地铁的通车,进入中环天星码头的视野,可谓香港公共交通发展的见证。在成长的街区,好几代香港人常能与曾灶财笨拙可爱的大字不期而遇。与陶杰合著《九龙皇帝》(The Art of Treason)的钟燕齐(Joel Chung)回忆,曾灶财挥毫时如入无人之境,围观的市民亦以信手递上墨汁或送份可乐盒饭、帮帮“皇帝”为福为乐。旧时香港温馨如此的公共空间,摄入城市的集体回忆,在情在理。

曾灶财的墨宝,按欧西波普文化的观点,或可归为涂鸦(graffiti)。其言辞无文法可言,早年不乏辱骂英女皇“霸占”曾家封地的粗口,意识形态上直可视作反殖先行者,即便如此,曾灶财从未因言辞犯上被检控,仅以“涂污公物”被罚过款,后来再被带回警署,警方也只请他吃个菠萝包便算结案,法治之港,法律亦不外乎人情。更多的时候,曾灶财不厌其烦地书写着家族的历史:很多香港小朋友从他的“御笔”中才初次认识了“灶”字;太太“文福彩皇后”,据他称乃文天祥过零丁洋时遗落的后人;八名子女,或早夭,或留港,或远嫁欧陆,他津津乐写。管他是真是假,宏大叙事和私人叙事诙谐又认真地唱和,一个香港人的命运在城中展览了半个世纪。2003年被视为这城市唏嘘自叙的《麦兜菠萝油王子》,明明就有这位九龙皇帝的魔幻前奏。

从1980年代初的电视剧《流氓皇帝》、2000年的电影《九龙皇后》到2002年的舞台剧《东宫西宫》,处处可拾“九龙皇帝”这个符号。黄家驹的名曲《命运是你家》相传亦以曾灶财为原型。1990年代,经影评人刘健威引介,“九龙皇帝”的街头作品方登上大雅之堂。设计师邓达智在时装上运用了曾灶财的字迹,引发争议:作为集体回忆的“九龙皇帝”涂鸦,仍受着版权保护,抑或早已成为这城市的公共财产?2003年,曾灶财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次年,他的一幅作品在苏富比拍卖行卖出55000港元的价钱,所得一半划归慈善用途。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众传媒上露面。

为“九龙皇帝”著书的钟燕齐和陶杰,还有他的街坊与亲人,都认定他神志清醒,绝无神经异常。以一介基层草根微弱之力,半世纪不懈地向港英当局“宣示主权”,而从未陷于牢狱,并安享高寿。回归十年,香港人怀念他们的这位唐吉诃德,眷恋他们的集体回忆,除了不舍旧日子的柔光抚慰,是不是也带着对当下时世的怅惘?

那年在“蓝威宝”的电视广告中,曾灶财本色表演,憨直地示范这号清洁剂如何强力去除他的墨迹。而今旺角街头仅存16幅“御笔”,讣闻传出后,食环署当即表示要继续将之清除干净。行政主导的香港当局清涮旧迹着急着力至此,真要把香港脱胎成自上而下一尘不染的新加坡不成?同样作为集体回忆,在德国柏林,有一段低矮的柏林墙,画满了政治漫画和涂鸦,两德统一十八年后,这段称为东边画廊(East Side Gallery)的柏林墙仍保养完好,记载并讲述着过去的情节与情结。

天星钟楼倒下半年,中环街头摆卖了几十年白兰花的老伯被市政人员驱逐,“九龙皇帝驾崩”未及月半,皇后码头——另一个集体回忆的符号——在绝食抗议的声浪中亦临近拆除。城市景观体现着城市的性格,沉淀着城市的文化,承载着“我城”的归属感。近一年,香港人一再发声卫护集体回忆,民粹政治抬头。个体在历史与意识形态大转折的后坐力中,终于领受到强烈的离心感。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