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厨房电器 > [转载]五德与五行 品质与品格

[转载]五德与五行 品质与品格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1 16:39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五德与五行 品质与品格作者:道行天下

五德与五行 品质与品格

熊春锦

五德之一的缺失,首先就是使其内在最相邻的拮抗能量失去制约平衡作用力,能够助长阴五行之一的活力,放纵它的成长。这种现象并不是直接转化,因为这两者各自的来源并不相同,各有其神司职,不能简单地判定缺德就是缺神,而少精缺气倒是可能的。

这种现象,就如同一个多动好闹的孩子,在集体中首先损耗的是自己,同时影响着周围的人,邻坐位的同学就可能最倒霉,小组、班级全沾光。若有靠他传递信息相助的人,也就最受其害,指望不得。

例如肝阴旺者,自身的仁慈性就难以稳定地表现出来(自身内乱),同时直接影响心礼的正确和稳定地表达(相生者不安),使智能肾气无谓地被调用损失(其母忧患),同时会使肺义易于无谓地损耗而疲劳(相制者虚耗),若长期不改变,则动摇脾胃的信土支撑,全面垮下来,由量变转向质变。

自检出肝阴木的特征最严重时,并不能说“缺失最严重的德是仁德”,而只能说最弱的是肝仁能量,是肝阳缺少仁德能量克制肝阴木。

每个人体内皆有道的本体,天生的并不是真正缺失本体而是能量,上帝造人挺完美,差别只是各自能量的强弱盛衰变化不同,构成品质的差异性。善正德的能量一强化以后,阳的本性活力就能表现出来,质量的提升能够推动它的生机活力,而使阴性的质量表现被中和抵消与清理,品格也就被影响而从量变到质变。

阴性的变化中具有日损的特征,最后“以至于无”,与阳转合为一体,即是局部的成功。如果五行五臓全都依此变化,综五归一,攒簇五行的变化,也就自在其中。

所以,在自我教育中,在外行道德教育中,对品格和品质都要整体把握住,用能量进行分析,天生其才(材)必有用,物无弃物,品和质提升与改变了全都有大作用。

在转变万物的品质过程中,集体行动效果最佳。个人身内,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单位,内在集体性的五德变化机制,其实全都在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或推动中,所以个人道德文化复兴的自我教育,与家庭、社会型的集体教育实践密不可分,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使变化表现出艰难。从我做起,影响周围,集体行动,组成合力,效果最佳,无论在体内或者在身外,都是最佳的办法。

五行与五德的良性变化,在个人体内、在家庭、在社会中理义相同。世间万象,其实皆在这个五行五德的能量变化之中,只有黄老修身学指明了它的良性转化之道。

“品格”,就是看人总体表现出来的是阴还是阳的特征;“品质”是指其能量的厚薄、正负。

“阴阳怪气”的成语,就挺有意思。万物本有阴阳,不离阴阳,但是如果冒出来的是“怪气”,那就不逗人爱了。为什么会冒“怪气”呢?因为承载能量之物生出来的“怪气”,而并不是“人”这个物本身天然具备“怪气”。

一个普通的盆子,若装满了金砖,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喜欢,并且亲近它。是喜欢金砖,还是爱盆子呢?如果这个盆子原来是装过一盆粪便时,人们见了是踢开它,还是捧在怀中?如果现在装了金子,而人们又不知此前它装过粪便,而只知现况如此,态度又如何?人们的判断是对盆焉?还是对盆中物焉?盆中物能反应盆的本来性质吗?时间与空间会改变心识的判断,但人们却不易从本来面貌中将万物视为一体,分别心自生矣。

在唐朝的时候,黄皮肤人、白皮肤人、黑皮肤人(昆仑奴)全往长安跑,学习中国文化,留在长安不愿意走。现在跑来的人虽然也不少,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方水,但是人们却不愿留下来,是地皮儿变了?还是人变了?或是气氛不同了?

欧盟没有实质性的老大,生出个欧元,它却滚大了。亚洲弄个亚盟能成吗?唐代倒是有点像亚盟的味道,远至日本都向往而前谒。可是今天呢?是武力强焉,还是精神强焉?做人的道理一样,既需要魄力,更需要内在的道德精神,仅仅只是孔武有力则难以立世,只会被人利用。

机械唯物论是智能文化的产品,没有认识到精神同样是物质,而且是更高级的根本性物质。但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受这种教育的长期洗脑,虽然能够认同老子的大唯物观,但是有时仍然还会时不时地用已经固化在心脑中的经验思维看待和分析事物,并未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在锅中热水内泡得半熟的青蛙。所以,还是需要时间炼己为根本。

近代高能物理学,已经开始认识到:超脱形相的制约,万物皆是能量的运动与变化。这与古人的慧识不期而遇。

科学总是引领哲学不断地否定自己,也不知彼岸在哪儿。当科学能回归到祖先们的智慧中时,也许它的航线才会正确一些,而不至于在时间和空间中像头怪兽一样瞎撞,将地球弄得满目疮痍,不可收拾。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