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用电器 > 厨房电器 > [转载]九阳功 转载 昆仑行者老张头

[转载]九阳功 转载 昆仑行者老张头

luyued 发布于 2011-04-11 15:48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九阳功 转载 昆仑行者老张头作者:鹏鹏

《修行者》第一部 瑜伽行 第八篇 九阳功

《修行者》— 第一部 瑜伽行

第八篇 九阳功

第六十四集 天灵地巫

前面六十三集研讨了如下内容:
一、生命本质是永恒的,它不生不灭。生命本质具有时间的属性,即无始无终。
生命本质和时间一样,永远不会消逝,它仅是在人临终之时,随时间而去,飘入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也许与人类生存的物质时空相重叠,也许是相交错,也许是相交接。
修行者的使命有两个:一是自身修证,获取高能量;一是设法开通不同时空生灵间相互交往的通道。
若仅是为前者,则属于小乘修法,是自了汉,不管他人。若两者兼修,则属大乘,利己渡人。
修大乘者并不是说说而已,你必须首先将自身修上去,并以自身的能量打开宇宙通道,让更多的人开悟,能切实感到多层次生命现象的存在。而目前所谓的大乘,仅仅是个幌子,毫无用处,仅仅是挂了个大乘的牌子。自己修不上去,又何以行大乘去渡人。
释佛在世时的随身弟子,全部都是小乘修行,首先要立足于自身修上去。自身都修不上去,越喊大乘就越无人肯乘。
九阴功本身是小乘,但又是大乘。你一炼,明月当头照,摩尼珠呈现在天目前,自己修上去了,信证了,别人才可能信。
二、宇宙及宇宙生灵的框架结构。有了这个模型,你再去阅读佛经、道德经以及各种上古传说、经典,你就较容易体悟出其中的真味。
三、本丛集重点介绍三部经典,其一是古印度的《薄伽梵歌》,那是瑜伽圣典。其二是一卷经即《心经》,那是数千部佛经的总持。其三是第九篇将介绍的日月经,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读者不要把这三部经典孤立地去阅读,要把这三部圣典混为一体去观,这样就可避免走偏。
《薄伽梵歌》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的修行精神,一卷经的刻苦求实的实修,以及日月经的悍勇直前的大罗金仙的行功风格,要一体同观,三者不能缺一。
这三部圣典没有佛门弟子结集经典时的一片苦声,没有道门弟子结集道藏的玄之又玄。它体现了活生生的宇宙生灵的原始风貌,顶天立地的大罗金仙。生当为杰,死亦为雄。体现了宇宙生灵不生不灭,无所畏惧的胸怀,而这,正是修行者应具备的品格。
释佛在世时曾预言:佛法将灭时,楞严经先灭,最后灭的是阿弥陀经。最后连阿弥陀经也灭了,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最后这四个字也灭了,佛法全灭净,为什么?
佛门净土宗解释为:因为净土修行的法门最好,故而净土宗修行依据的经典阿弥陀经最后灭。是吗?
正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种种原因造成的。楞严经讲的全部是佛门功法,但炼功太难了,社会的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不堪寂寞去刻苦修行炼功。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顺向进化,人类的本能功能,如天眼、天耳则几乎灭绝。人们根本无法知道哪种功法能成,哪种功法不能成,而一种自然倾向是追随看起来方便容易不受罪的法门。故真正的功法则先灭,偷梁换柱的所谓方便法门则诞生。到最后,当人们发现,这个方便之门是虚开的,则弃之不信,并对以前的实用功法也弃之不顾了。
如果人们按此法门能修出去,当然会信,佛法自然不会灭。正是因为人们按此法修不出去,才会导致全部佛法灭绝。
那么,修出去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原因是,先天功能退化,而使之恢复却越来越难。太古时代,人人具有天眼、天耳,修行的结果是看得见,觉得着的。远古时代,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具有这种功能,这些人被称之为灵巫。巫的含意就是,在天地间,具有阴阳两重属性的人。
在古代,几乎是世界各国都发生过长时期的对巫进行捕杀。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少数人掌握真理。巫及巫的后代大量减少,使天地之间唯一能沟通联络的“工具人”几乎灭绝。
失去了与天的相应、沟通,修行就成了盲人骑瞎马,有成者就越来越少。
气功的普及,使人类有了产生返祖现象的机会。气功运动将造就一大批灵巫,这些灵巫将会承担起沟通天地的使命。
但是这种逆向进化,必定会与人类的顺向进化发生冲突。人类的绝大多数,绝不愿意让命运控制在极少数有神通的巫的手中。
那句名言是十分正确的,真理在任何时候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大乘修行的重要性。少数有成者是否能甘心于服务于全人类,否则你再有本事,人世间也不会留你。

《佛门功法》

如果说一卷经,《心经》是佛门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总持,那么,《楞严经》则是囊括了佛门修行的全部功法。如今,趁《楞严经》尚未灭绝之际,不妨略为阅观。
《楞严经》是讲佛门二十五位修行有成者的行功经验介绍,是佛门功法大全。而此二十有五正是《易经》所言之纯阳之数。
释佛提的问题是,二十五位有成者,当初起修时,是使用什么方法进入大定的。本篇九阳功要解决的就是在获得生命能量之后(行九阴功),如何突破最后,最难的一大关——大定。
第一位,侨陈那五比丘汇报:侨陈那,有的译本为侨陈如,此五人是当初随释迦出宫修行的。另四位是,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罗阇。
释迦最初与此五人一起修行了六年,以后分手各修各的。一种说法是,分手后,释迦连续打坐四十八天,入大定,于第四十九天凌晨得见明星而顿悟。然后又静坐七天修成正果。
另一种说法是,分手后,打坐七天,得明星,然后又打坐入定四十八天,获得正果。
笔者认为,应是先打坐七天,出明星之后,又入定四十八天,于第四十九天出定,获正果。
明星即摩尼珠。修出摩尼珠之后,下一个大关就是能不能打坐入大定四十九天。很难!不用说四十九天,就是一天都很难。
释佛成佛之路共三步,苦修六年瑜伽功。在六年基础上入定七天出摩尼珠。第三步是大定四十八天。但现代人很难做到这一点。行九阴功虽可使人在七天至六个月内出摩尼珠,但出珠之后的打坐入定,就十分艰难了。
释佛修成之后,找到那五个人,收其为弟子,世称之为五比丘。如此形成佛门三宝,即佛宝、僧宝。第三宝是法宝,这个法宝是什么?就是释迦传侨陈如五人的小乘佛法,苦集灭道四谛。有了如上三宝,佛教成立。释佛在世时的传教,主要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如今,东南亚各国佛教,仍按此法传教。在中国大陆,基本已无人修此法。
有人说,以后世上只要有五比丘在一起修行,佛法就不能灭。其根据就是上述建教的情况,但是还要看这五比丘修的是什么?
侨陈如曰:佛为我们三度开示苦集灭道四谛,我打坐入静,意守耳根,观声音的生灭,以音声为本修因,证阿罗汉果位。
侨陈如起修前,能量为4.4级,修成后为7.4级。
第二位是优婆尼沙陀,他打坐入静修白骨观,依色相为本修因,成阿罗汉果位。他起修时为4.1级,修成后为7.3级。
第三位是香严童子,他在静室打坐入静,意守鼻根,观焚香之气味,入定证阿罗汉果位。其起修是4.2级,修成为7.3级。
第四位是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与五百位梵天王。以舌味为本修因,证菩萨位。起修为4.9级,修成为8.1级。
第五位是跋陀婆罗等十六人。以身根修触因,证菩萨位。起修时为5级,修成后为9级,进入佛位。
第六位是大迦叶和紫金光比丘尼等20人,此几位已是几世的夫妻。大迦叶修头陀苦行,修空观断灭法尘,证阿罗汉果位。起修时为5.1级,修成为8.3级。
第七位是阿那律陀,修眼根法证得阿罗汉果。起修时为4.2级,修成后为7级。
第八位是周利般陀伽,打坐入静观鼻息,修成阿罗汉果。起修时为4级,修成后为7级。
第九位是乔梵钵提,以舌为本修因,返观尝性,证阿罗汉果。起修时为4级,修成后为7级。
第十位是毕陵伽婆磋,打坐入静二十一日,从痛觉起修,直至身心两忘,证得阿罗汉果位。其起修时为4级,修成后为7级。
第十一位是须菩提。从意根下手,证人法俱空,先得阿罗汉果,又证得大乘佛果。其起修时为6级,修成后为9级,进入佛位。
第十二位,舍利弗。从眼根修起,证得无碍智光成阿罗汉。其起修时能量为4级,修成后为7.2级。
第十三位,普贤菩萨。从耳识起修,其能量为9级,修成佛位,其能量为10级。
第十四位,孙陀罗汉孙。打坐入静,眼观鼻尖入定,起修时为5级,修成后7级,获阿罗汉果位。
第十五位,富楼那。以舌识传佛法起修,证得阿罗汉果。起修时为4级,修成后为7级。
第十六位是优婆离。从身识起修,先受小乘比丘戒二百五十戒,又受大乘菩萨心戒,证得戒空,身空。其起修时为5级,修成时9级。进入佛位。此位是按标准的戒定慧三学之法修行的。
第十七位是大目犍连。从意识的分别心起修,返归圆湛常住的心性,获神通第一,证阿罗汉果位。其起修时为6级,修成后为8.3级。
第十八位是乌刍瑟摩。从止观淫心起修,化淫心为智慧火,得火光三昧,为护法大力士。其起修时为5.5 级,修成为7级。
第十九位是持地菩萨。先修证无生法忍成阿罗汉,又回小乘心入大乘菩萨位,从观地大入手,证得身空性空。其起修时为5.3级,修成为8级。


《释佛弟子》

在上一集中,已介绍了十九位高徒的修行之路,从中可看出一些问题。
第一,这些人大都先修外道功法,有了一定的修行基础,十九位中,起修时的能量均在四级以上,即,摩尼珠均已修成。
第二,起修的主要方式就一条,打坐入静,入定。
而如今佛门的人,修行有成者极微。首先是没有四级能量的基础,没有四级能量的基础,任凭如何去打坐,也是修不上去的。不仅佛门如此,就是道门、气功界等等亦是如此。
故而,对于现代修行者而言,第一步先要解决四级能量的问题。而如今,能在短期内,49天至六个月苦修苦炼,能达到四级能量的功法,唯九阴昆仑神功。
只有在具足四级能量之后,此佛门二十五种功法,即打坐入定之法方能派上用场。
下面再看第二十位,月光童子。在静室打坐入定,修观水空性,先证阿罗汉果,又入菩萨地。起修时能量为5.5级,修成后为8级。
第二十一位琉璃光法王子。以观风大闻声起修,打坐入定得悟菩提心。起修时为5.2级,修成后为8级。
第二十二位,虚空藏菩萨。以观虚空打坐入定,获大神通力。起修时为8.5级,修成后为9级,进入佛位。
第二十三位,弥勒菩萨。因贪图名利,佛让其修唯心识定,打坐入定之后通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从而大定。起修时为8级,修成后为9级,进入佛位。
第二十四位,大势至法王子及同修五十二位菩萨。以念佛起修,统摄六根,令净念相继,念念不断从而大定。起修时为9级,修成后为11级,原已入佛位,进而入薄伽梵位。
第二十五位,观世音菩萨,及另二十四位圣者。从闻、思、修三慧起修,入大定。即从耳根的闻性下手起修,初由闻中,循性逆流,回光返照,动静二相一齐消失。定力日深,能闻的根,与所闻的声尘,同时俱灭,湛然无边的境界现前。进而不生不灭的真心自然显现,大放光明,无明顿断,忽然超越世间与出世间,不受空、有等观念的系缚,证得佛果。
观音起修时为十级能量,修成后为十一级能量,获薄伽梵位。
在楞严会上,二十五位得道者论述完各自修习的法门之后,释佛说: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最后要请文殊菩萨论定,哪种方法为最最上乘。
文殊菩萨曰:前二十四种方法皆属权宜之策的方便法门,但均不属大圆满之最上乘修行之法,唯观音法门是最上乘之修行之法。末法时期的众生,若要修出去,唯观音法门方成。
在楞严会上,释迦佛的能量当时为10.9级,文殊菩萨的能量为12级。
释佛在世时,身边的常随弟子为1250——1255人,此一千二百多位弟子,在释佛创佛教之前,皆修行外道,都有一定的基础。这些人在跟随释佛前,有920人已具足三级能量,235人具足四级能量,100人具足五级能量。
到释佛涅槃时,具足五级能量者925人,具足六级能量者240人,具足七级能量者35人,具足八级能量者55人。其能量级别均普遍提高了两级至三级。其中有90人已修出三界居罗汉位或菩萨位,具大神通力。有240人修成神仙位,有925人修成地仙位。其中修出三界者占7.17%。
而我国目前的十万僧尼,一千道士、道姑,六千万气功大军(其中含三百万居士在内),这个庞大的修炼队伍里,三级至六级者尚不足为1250人,其中5—6级仅有三人。四级者仅有十五人。
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无真正的明师指点,二是修炼不得法。古曰:明师出高徒。真是一点不假!但现在最要命的是,个个都觉得自己修的不错,水平已很高超,本事并没有什么,但门头却都立的很高。看来,最有自知之明的,还是要算严新气功大师了。
通过对《楞严经》的分析,通过对释佛亲随弟子的解剖,可以看出,修出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问题在于要有适当的教法和学法,要有明师的指点。否则,修行者会白白虚度一生,一无所成。
《梦幻天堂》

上两集的统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对现行的修行者来说,不仅能起到宏观上的指导,同时也是微观上的指南,尚且可使修行者及组织者有个较为清醒的头脑。为此,列表如下,以供读者仔细把握。
《楞严经》中25位共641人,其中4级—6级者为560人,修成后其能量等级为7—9级。8级—10级者为81人,修成后其能量等级为9—11级。 上述两个表中,亲随弟子是指现世的凡人,而楞严会上作证的大多是往世早就修成菩萨或罗汉的天人。在凡人中的1255名弟子,都有一定的修行基础,即3级以上能量,而且是一直随行释佛进行修持。在释佛亲自指导下修成,修出三界的成功率仅为7.17%。足见,修出去这句话,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现代人若真要修出去,不日夜加倍努力,而且还要得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没有七级以上的能量,过不去断魂关。释佛为什么预言佛法会灭?人人都修不出去,修不上去,自然会断灭。在荒年中,颗粒无收,就是再好的金子也没有用了。若是放低修行的标准,比如规定,三级就可修出去。人们会很高兴,但那是骗人的,断魂关的通行证就只是七级。
《薄伽梵歌》中的神示,并不是有为的放下,并不是什么事情也不做,而是在心里放下一切!再仔细体味一下第三篇的《薄伽梵歌》,那是你修行的指南。你不妨一遍一遍的把它看下去,看熟、背会,打坐时默念,你会体味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的效果和加持力。你会在神力的加持中进入大定。
这就是九阳功的第一套功夫,打坐,念歌,默诵,同时看看一盆水中的太阳、月亮,或观想于目前的一个明亮的光团,在光团的中心,有一尊女神,她就是薄伽梵大神,她在给你加持生命的能量。
释佛在教授弟子时,初期和中期,立足于让弟子自身努力去修炼,打坐、打坐、再打坐。但在晚期,则大开方便之门,放松了小乘佛法的修行。此方便之门就是大乘佛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早期弟子皆为外道弟子,都具有修行的素质,能量级都在三级以上,入门能量就在三论在基础能量上,还是在悟性上,还是在刻苦精进上都远远不及原外道弟子。故放宽政策,开大乘方便之门。所谓乘就是运载车,小乘就是一人一辆小轿车。大乘就是大型公共汽车,一车可运一百多人,票价便宜。这个票价在术语上叫资粮,在实质上就是你起修时的基础能量等级。
早期弟子起步就是三级至五级能量,表示修行的资粮具足,可比喻为有钱,坐的起一个人一辆的小轿车去断魂关。但将来弟子的弟子,一代一代的弟子,其起步能量级就只有2—3级水平。资粮不具足,口袋里钱少,坐不起小轿车,只好去乘招手停,五元一张票。如密宗、禅宗的修持法。再一些弟子,起步能量只有0级或1 级,连招手停也乘不起,只好乘两角一张票的大型公共汽车,这就是大乘净土宗的修持法。
这里并不是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小轿车再好,没钱坐不起,也没用。大客车虽慢,不高级,但适于大众的经济状况,人们坐的起。
《楞严经》上的功法均属小轿车。好是好,也高级,但你必须具足修行的资粮。

《加持修行》

大乘佛教不仅仅是表现在车票价格低廉上,适合于末法时期大众的经济状况上,其更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相应,强调瑜伽。即强调在修行时一定要借助神力的加持。否则修大乘的人靠自身的努力是修不上去的。
实际上,释佛在修行时,一直保持与梵天大神的相应,一直在承受梵天众神的加持。当时,主要给释佛加持的是两位女神,一位就是黑天女神,一位就是普贤菩萨。黑天女神即是玄天女神,普贤即是白娘女神。
在九阴昆仑神功里,获取加持的九宫中,其主要加持者亦是玄天女神和白娘女神。此两位女神专司对修行者的功力加持,故而修行者切记要与之相应。
观音的职责主要是引渡,是把一切人引渡到修行者的行列中来。她是教化众生,但不主持修行和加持。大势至的重心是放在对西洋教的教化和修行加持上,若是修行天主、基督等宗教,在修行中要与其保持相应。
地藏王是专司鬼道和狱鬼的引渡,那是现世尚活着的众生以后的事了。
文殊菩萨主要忙于天界的佛务,她是众佛国之王,众佛之师,是大法王。
太上老君是药王,丹王,他不管引渡的事,一般也不管世间修行的加持。太上老君炼丹主要是为天庭提供能源,教炼天人弟子。其他二清也是只管天界的传功授法,基本上不问世间的事。因为差距太大,等于让一位国家级科学院的专家去照看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没有办法去管,三位老头子劳不起那个神。
玄天女神、白娘女神之所以心甘情愿来管凡间修行的事,其因,其历史背景在以前的篇中已经论述过了。当年玄天女神在北洋登陆南下,白娘女神在南洋北进,于长江又合兵西征昆仑。有此一因就万年、百万年也放不下。
大势至有时也常过问东方修行的事,因为这里也有史前她遗留下来未能撤走的部族之后代。那是最近的一次大战,遗留下来未能及时撤走的战队,距今大约也有四、五千年。
与黄帝众部族大战的八十一个蚩尤部族,其战队的组成就是原西洋女王的部族。西洋女王的联合部族共五十三个,她又调用了当时妙善属下的二十五个部族,以及策反的妙云属下的一个部族,策反的妙密手下的一个部族,外加弥勒属下的一个部族。故而黄帝众部族无论如何也是战不过的,几乎濒临全军全族覆灭。
黄帝军最后能战败蚩尤军,主要也不是黄帝众部族的力量。而是玄天女神命令玄龙将他的罗刹战团调了上去。玄龙将驻守辽东、朝鲜、日本的战团主力调去中原,打头阵的都是罗刹战队,而黄帝军尾随其后,呐喊助战。
玄龙调上去的主要是罗刹战团中的鹰雀战团,其统帅叫痴羞女。有天眼功能的人将来会有机会见到此位,身材苗条,一身紧身黑色夜行服,脸上蒙一块黑纱,只露两只大眼晴。她从来不笑,是位冷面女神。第二个战团是熊虎战团。此一上一下是前军,中军是一部分大罗刹女战团。
也正是如此,西洋女王趁辽东空虚,派兵偷袭辽南仙人岛,回兵时又奇袭东岳泰山,把辽南的玄龙与泰山的碧霞元君打个措手不及。
不过这都是陈年老帐了,早已落入渔樵闲话。若今人要为此耿耿于怀,那就大可不必了,老祖宗们过去的旧事,早已了结,百、千、万代以后的子孙还是少管老辈以往的闲事。
上古的那次大战,玄龙用的是鹰犬阵,是上古时代的空军掩护,步兵冲陷的立体战术。蚩尤军兵败是未防上空的快速突击战队,而西洋女王使用了她惯用战术,海上奇袭予以报复。
当时,东方的布军是西王圣母的战团屯兵昆仑以御西,玄龙战团屯兵辽西、辽东、朝鲜、日本以防北和东,白娘战团在长江口御南,元君战团在泰山护中原。而中原就是东方天人庇护下的炎、黄子孙的繁衍之地。


《坐观古战》

九阳昆仑神功的第二套,打坐,头颈前后仰合,左顾右盼,腰脊左右拧动,前后仰合。然后入静观想,身前是白娘战团,身后是玄女玄龙战团,左面是碧霞战团,即天锋战团,右面是昆仑战团,即招摇战团,上面是冷面女神的鹰雀战团护卫,下面是百万雄师的熊虎战团满山遍野。这些天神上下前后左右护持着炎、黄子孙在修炼。而你正在万马千军的上古战场上坐定,在万马奔腾中坐定,在呐喊声中坐定,你用耳根静听那高昂的呐喊之声:“汉……”
修持者在行功时,在每天必练一遍九阴功的基础之上,若有时间就可行九阳功的第一套或第二套。每次不一定全做下来,由具体时间来定。不过九阳功第一套第二套都很重要,它是给以后进入大定打基础的。没有这个基本功,大定是坐不下来的。
下面研讨佛王文殊在楞严会上的开示,亦即对楞严大会的总结报告。此楞严大会的主持人是释佛,召开此次大会的起因是释佛的弟子,即十大弟子之一多闻第一的阿难,进城化缘时,被一女郎迷住而不能自拔。释佛派人把他抓了回来,阿难醒悟痛哭流涕,问佛,自己闻法最多,可一遇实际问题怎么就不行了。于是释佛就请各界有成的罗汉、菩萨介绍他们起步修行至有成的经验。调讲经验的共二十五个单位,讲完之后,会议主持人释佛请佛王文殊总结论定。
佛王曰: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注解:宇宙生命即性,原本是清净无为如澄澄圆圆的生命之海,即如如不动的宙心。但是在圆澄清净无为之中,却觉醒了,即不堪寂寞的人,是谁呢?是元妙。元妙是谁?即十妙中的老大,妙善。此元妙一动,即从宙心向外飘流出去了元明。元明即宙心的生命光音色能量流。能量流随妙善飘至亡灵谷屏障,渗入漏点A,过了断魂关,附落在生所,即地球上。生命之所,立住了,但性,即灵性,精灵的本性,即能量消亡了。
佛王的第一句话是讲,如今地球生命的起源。这一般是大领导人物作大报告时的习惯开场白。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从头讲起。
佛王曰: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注解:元妙的醒觉思动,其实是迷妄。而此时在宇宙中又大有虚空可以让她随意去妄动。在这虚空界里,过了断魂关,正有一块冒失的盘古以身触法造就的世界,即银河系。盘古原想在亡灵谷那边开辟一块国土,使宙心中原本无知觉的性,即生命光子流能在这片国土上造业形成知觉。而这些有知觉的性,即精灵,就是众生的本源。盘古的想法到是好的,想建一块净土之国。盘古因开天辟地失去能量而堕入死灵谷,其长外孙女元妙于是就立志继承祖业,率生命光子流渗入漏点,想澄成国土。这样,就使原本在宙心清净无为的灵性,在这片国土之上有了知觉,并从此生生死死息息不止。
佛王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注解:大觉即宙心,宙心中的巨灵生命团亦称之为大觉金仙。在神学中一般将九宫的联体称之为大觉金仙,那是宙心之王。九宫之外的妙文,亦称之为佛王大日如来。
整个宇宙原本是宙心即大觉的载体,在宙心大幅度收缩时,才在宇中产生了虚空。而断魂关那边的国土,不过是亡灵谷界上的一个小漏点形成的小汽泡,犹如宙心生命大海上的一个小沤泡。对于宙心大海而言,这个小沤泡,即整个银河系,犹如幻影,随时都会破灭。
至于在那小沤泡里的一个小微尘,即地球上建立的国土,这个渗漏出去的小天地,仅仅是依存在虚空的沤泡里的漏泄之国。
有漏在佛经中另有别解,在这里,是指亡灵谷界上,漏点之外的小世界里的一切。相对于漏点A来说,亡灵谷界以内属于无漏世界。漏点A为有漏世界。

《佛王开示》

佛王曰: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注解:存在立所于沤泡中的世界万有,在沤泡破灭之时,荡然无存。沤泡自空中而生,终将在空中而灭。一旦立所即立足之地破灭了,诸多生命光音色能量体,即诸精灵将飘出来无所依存,那时,你们这些依众生之体而寄生的精灵将何去何从?这里三有是指精灵。精灵含有光音色三种能量和合成的原始生命能量。
归元,即重返宙心是精灵即性的唯一归宿。而性,即精灵回归的修行方法有很多种,即有各种方便之门通往宙心。
性,即精灵,原本就是神圣的,它原本就是无所不通。顺行也好,逆行也罢,早晚都要回归宙心。但是修行的第一步从何处起,至进入大定的时间长短、快慢,以及能够回归到什么地步,即等级是不相同的。
佛王曰:色想结成尘,精子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精灵回归宙心的阻障就是色想结尘,即有形体的阻障,以及神识、意识的阻障,而使精灵之性光不能明彻,无法通过断魂关。只有通过修行使精灵获得圆通,才能使之明彻光明。即把精灵修成高能量的摩尼珠光明团。
圆通,在这里是指直接返回宙心的能力。不足圆通,虽也进得了断魂关,但只能停留在B点,回不了宙心。
佛王曰: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注解:佛王这句是对第一位发言者侨陈如五比丘修行功法的评定。意为不能算是圆通之法。
佛王曰:香以合中和,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三位香严童子的论定。也不好。
佛王曰: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性恒不一,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四位,药王的论定。
又曰: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五位的论定,也不行。
又曰: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六位的论定。
又曰: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七位的论定。
又曰: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八位的论定。
又曰:舌非入无端,因味先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九位的论定。
又曰: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这是对第十位的论定。
又曰: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一位的论定。
又曰: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二位的论定。
又曰: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三位普贤菩萨的论定。
又曰: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四位的论定。因为二十五位发言者都说自己的功法是最好的,是圆通。圆通就是最上乘的功法。云何获圆通一句是说,又怎能谈得上是圆通呢?前三句是指出此功法存在的问题。

《于无声处》

在楞严会上介绍功法的都是七级至十一级能量的大师,在佛王的论定中,一一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佛王文殊又称为法王,或大日如来佛。不过她总不以佛王出现,而以菩萨相出现。但佛门中人,均知她就是佛王,法王,大日如来,只是密而不宣。
这六百多位七级至十一级的天师,在法王的评定中,均洗耳恭听,心服口服。
由此联想到现代气功界,大、中、小气功师均称自己的功法最最上乘,犹如自由市场的众西瓜摊。但是,笔者要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人世间最高级的、最最上乘的气功大师,其能量只有4.1级,这就是严新。而其余一切气功大师,无论如何吹,其能量均未能超过严新。
如今,世上只有七位气功大师达到四级水平。而四级水平的气功大师,只能给零级至0.5级能量的人加持。而对于0.5级以上的人,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去诱导。一个两级能量水平的气功师,可以用语言、声音高低变化的暗示,诱导三级甚至四级能量的人。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位两级能量者其功力一定是十分巨大的。故而修行者自己要走出误区,对于一个两级能量的修行者而言,人世间已经没有人再有能力给你加持了,只有大于你四级以上能量的人,即六级能量者,才能给你加持得上。而其它的一切,仅仅是心理暗示和声波的诱导。
在本篇介绍佛门的二十五种功法,是引导读者悟出自己的功法。这些功法都是七级能量以上水平的大师所创的功法。
下面是佛王的论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五位的论定。引深一步讲:你把自己的功法说的再好,也是有漏法。有漏洞的不圆通之法。
佛王又曰: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六位,持戒修行,戒定慧三学功法的论定。
又曰:神通本宿因,何问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七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这是对第十九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这是对第二十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这是对第十八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对第二十一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对第二十二位的论定。
又曰: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对二十三位弥勒的论定。
又曰: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对大势至的论定。
又曰: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佛王论定:观音法门为佛门最最上乘之大圆通之功法。尤其在末劫时代的人,一定要修观音法门,而且只有观音才能以真实之心救渡众生。
在佛王论定里,少一个对第二位的论述。但笔者眼下无楞严经原文,无法核对,故不知是原文漏掉一段文字,还是印我手边这本书的人漏写漏印了这一段,不过这对本丛集没有影响,第二位的功法一定也是不圆通。
不过佛门的人传说,印抄经文若是漏印者,必下地狱补经处去补经。但笔者不知这是谁规定的。可手边这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的。也不知是否能有好心人去通知他们一下。
那么,九阳功到底是什么呢?于无声处觅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修行者》— 第一部 瑜伽行

第九篇 日月经

第七十三集 《易经》本纪

《易经》人们早已熟悉了,《易经》的用途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卜筮,其二是功法,其三是义理。本篇主要介绍《易经》的功法。
《易经》第一个方面的用途,在现代被称为预测学,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得以应用。《易经》在预测方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形象式,一种是逻辑式。现代研究的和应用的是逻辑式。而对第一种形象式的预测方法却未能开发。
《易经》在功法上的应用,仅仅局限在炼丹上,但对于至关重要的摩尼功法,也未能开发。
至于义理上的应用和注释,不亚于佛经。易学中大量的书刊是偏重在义理的研究上,以至掩盖了《易》的更有价值的卜筮和功法。在这点上和佛经一样,大量的经典掩盖了经中的功法和真谛。
《易》的显意是预测,《易》的密意是功法。而义理,是后人对《易》的发挥。《易》在预测应用上,原始是使用形象式,《周易》之后,大量应用逻辑式。这两种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后天意识,思维能力的进化,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先天功能的退化和丧失。
原始易的预测应用是配合人的天眼功能使用的,每当确定卦爻之后,在人的天眼里就会出现所要问的事的图象,图象在不断变化,展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人为了方便,因为具有天眼功能的人越来越少,不得不用文字把图象的内容记录下来,经过文字整理之后,附在卦和爻变的后面,就是如今人们看到的卦爻词。
失去天眼的人应用这种卦爻词的含意、象征,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预测事物的变化,这就是逻辑式预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重性,科学的发展标志人体功能的退化。人们制造飞机,是因为人类丧失了飞行的功能。制造运载工具是因为丧失了神足功能和搬运功能。
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开发,将有利于开发易学的形象预测之应用。
另一个问题是,若采用天眼断卦,就必须礼神,否则得不到图像。古代礼神是因为,只有相应了,才能得到图像。以后人类的天眼丧失了,看不到图像了,只能看到礼神的形式,久而久之,人类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礼神了,故称之为迷信。
人们习惯于用两个词汇来描述对事物的理解,对自己明白而对方不明白,称之为愚昧。对自己不明白的而对方明白,称之为迷信。现代人不了解远古人,太古人,故称自己的祖先是愚昧加迷信。
人体特异功能的开发,其意义并不在于现有这一代人能表现出多少功能。它的意义在于使后代,一代一代的恢复史前人的本能。故而人体特异功能的开发,应是现代优生学的重要工程。
《易》有如此之大的功能,足见八卦的汇集、易卦的排列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并非是常人,普通人类所能研制成功的。
《易》是太古时代的天人编制的,在天人准备回归时,传给了她们那些回不去的后代。只要把卦断出来,离去的天人就会在其天眼中打出相应的图象。这就是《易》的最根本的用途。
《易》中所载的功法,就是留给后代修炼用的回归之法。《易》的原始用途就这两种,既简单又明了。后人对《易》做了大量的注解,论述,但偏偏没在这两个根本用途上做深入的研究。
光开发出伟大没有用,必须开发出它的真正应用价值。佛经也是如此,多并不表示伟大,多反而是罗嗦,价值并不在于用嘴绕来绕去,越绕越觉得自己有理,有本事。价值在于,到底对人类有什么应用价值。道门的众多经亦是如此。
《易经》的第一卦是天卦,第二卦是地卦,本文重点是介绍这天地二卦中所孕藏的功法。
连山古易的第一卦是艮卦,第二卦是兑卦。归藏古易的第一卦是坤卦,第二卦是乾卦。三种易中首卦次卦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变迁。


《摩尼功法》

《易经》为什么称之为易,几千年来争论不休。本文不在于评论何种说法为对,《易经传》中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图方便。
易有两种解,其一是,字头为日表宙心,表生命的本源。字尾为月,表性,表从宙心飘移出来的精灵,即生命光音色能量体,表人体中的摩尼珠,表炼功时,天目出现的西天月。
另一解是,日表宙心,生命之源。勿表金乌,即玄天女神。
凡离开这两解的一切解,均属后人的发挥和弘扬。心是好的,但意思满拧。
在第七篇已经涉及了《易》中的功法,《易》中的功法又称日月神功,分称则为九阴功和九阳功。合称又为明功,明即摩尼珠,故亦称为摩尼功。
这套功法含在天地卦中,在其它组卦中另含别的功法,如水火卦中含的是丹功。道门功法皆取自水火卦,本丛集不论述。
之所以论述天地卦中的日月神功,是因为其与古印度瑜伽功完全一样,而佛门密功均来自古印度瑜伽功。
首先谈一下天地卦与人体的生命及功理结构。一人在打坐,头上是个单乾卦,表天,表宙心,表人体中脉之天轮,即天门。人体的最下端是并列的天卦与地卦的初爻,表海轮。二爻在丹田下面,表水轮。三爻在丹田位,表日轮。四爻在心口膻中穴,表火轮。五爻在喉部,表风轮,六爻在天目位,表月轮。人坐在地上,是个单坤卦。如此构成天、地、人三才。人体内部的两个并列的天地卦,表阴阳六和合。
下面接第六篇论述九阴功法及九阳功法。
行功期的第三阶段,进入了天地大卦的三爻期。
天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行事也。
君子指修行者,终日乾乾即一天到晚处于功态,打紧练功。甚至在夜晚也处于功态,即夕惕若。尽管炼的过度一些,即厉,也无妨。
那么,九阴功的功态是什么呢?即平和宁静的心态。男子应表现为能放下一切,放下争、斗之心。女子表现应为冷面,宁静冷清。
终日乾乾行事也,行什么事呢?
地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卦中的乾乾在这里是发射的意思,终日乾乾,意为把海轮的能量往上调,潜龙往上冲,把中脉的通道开通。
含章,即含而不发,箭在弓拉满不发为含章,意为也可把能量在日轮蓄而不发。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即也可以把此能量向上调以从王事。在天卦中,终日乾乾行事也,行何事?地卦这里明说了,是行王事。王是谁?即身中大灵。那么王的事是什么呢?地卦讲了,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所谓王事,就是出光,在眉轮修出摩尼珠,秋月,大光明。
如果读者心细,就会看出天卦、地卦的微细差别。天卦属纯阳天德之卦,是属纯天德,不顾及地德,即地道。所属地道即人道,地道是什么?是生成万物,是繁衍后代。故地卦首先提出含章,含而不发,即先不急于向上冲发以行天德、天道。那么,含而不发干什么?即可贞。即是可以用于繁衍后代以尽地德。尽完地德你再向上冲发,去行你的天德。
故王事在这里用个“或”字,放在第二位。用现代语解,就是,你现在还是凡人,属地道,而不是属天道,要先安排好生活,再去行你的天道,即炼功。
但地卦又讲了,如果不行地道,结果会是无成,但有终。即,人世上的事将一无所成,失去一切,但天道的事,会有终结。
这里可以看出《易》的基本原则,是地从天。地道给天道让路。地卦讲,若从王事,虽会失去地道,但可获得天道。
地卦进一步讲,含章并不是不发,而是待时机成熟而发,所谓时机成熟,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蓄足一下能量,二是略微安排一下生活,尽点地德。
地卦最后讲了,吾知道从王事的重要性,是为了修出光来。也知道,虽地道无成,但天道是会有终。有终即修出去了。
但在三爻期,到如此并不算讲完,且看天卦三爻变(1):天泽履,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这里有三层意思,即一只眼,也能看,一条腿也能行。二是,如踩老虎尾巴,能吃人,是凶事。三,武人即大将,行使王权,夺了王权。
这段卦词是说:含章,即含能量于丹田是件有凶的事,一方面是会使神识过盛而夺取大灵的王权,武人即神识,后天意识。大君即大灵。武人当政就要行地道而弃天道。一味行地道,忙于繁衍后代,是会如虎吃人。另一方面,含章于丹田久久不发,在修行上称之为修命不修性,犹如一只眼、一条腿行事,会偏的,而不是中道行。下面进一步说明: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即,一只眼看东西,修命而不修性,是出不来摩尼珠光明的。跛能履,不足以履行。即,一条腿修行是修不出去的。咥人之凶,位不当也。咥人是指行繁衍的事,位不当,是指把地道摆在天道前面去了。武人为大君,志刚也。即神识当权,会体现后天意志,而不能再修行下去了。
那么,修行者应如何办呢?且看天卦三爻变(2),天地否。天地否的卦象是,大灵要往上修,但武人即神识要行地道。六三爻辞曰:包羞,位不当也。即,修行者应主动控制神识,显意识应忍辱固位,尸位素食,无所作为,应谦谨,包羞而行。不要位不当而误了修性修天道的大事。
地卦三爻变(1),劳谦,君子有终,吉。
即,如果修行者能坚持修炼(劳),同时,能控制住神识意识,则修行会有终而吉。即转凶为吉。在《易》中,凶表示无成,吉表示有成,有终。
地卦三爻变(2),上一爻变(1)为地山卦象,含有内止,内限的意思,即内控。而此变(2)为地天泰。卦象为,神识与大灵能够统一相合了。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告诉修行者,修行之路是不平坦的,是会有反复的,这是正常的,不必懊恼不安。只要艰贞修炼,反复几次也是无妨的。但上行的意志坚定,不要体恤武人(孚),上行会获取生命光子的能量供养,是有天福的。
综合上述这组三爻辞,是告诉修行者,不可一味只在丹田上用功,一味修命而不修性。若不把精能、气能、神能转化为光能,则,在大灵走时,将一无所有。大灵只能带走生命之光,余者全会抛下。神识、元神(即武人)控制能量是没有用的,大灵才是真正的你。当大灵走时,元神、气能、精能就会随身体的毁亡而消散,但大灵却没有远行的资粮。
故而修行者应勿恤其孚,即对控制人后天意识的神识、元神不要迁就。而要坚持往复修炼,即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调息),尽管丹阳已足,仍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居安思危,天道无情而我无为,要思我所应思,行我所应行。
三爻对应的九阴功是第四式,三渡玄关。对应的九阳功为第一式潭中观月。九阳功第一式修炼的起点应为2.5—3级能量。九阳功的第一式是导引天目出光。
《盥而不荐》

本集研讨天地大卦第四爻及四爻变之功法。
天卦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进,无咎也。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或跃在渊,自试也。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在丹田阳足之时,要及时进德修业。进德即进天德,乾德,即修性是无坏处的。这是从修命(地道)向修性的一个质的飞跃(乾道乃革)。可以自己试一试,就是飞跃不上去,也是无坏处的,顶多仍处于渊位,即日轮或水轮。
对应的九阴功为第五式,龙跃于渊。九阳功的龙蛇大丹法。这一步是将能量从水轮、日轮调到火轮以供养大灵,以便在天目出摩尼珠。
地卦四爻: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慎不害也。
意为龙跃时要谨慎,小心。括囊意为把口袋扎好,隐意为慎重、小心。龙上冲是有一定危险的,若慎重,试着上冲,则无害。另,冲上去了也不要骄傲,路仍很远,冲不上去,退回水轮也无妨。即要把成败等同看。
天卦四爻变(1):风天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上合志也。意为,修行者已将能量冲到火轮,再上冲则进入风轮,此时一阴畜五阳,力量是不足的。心要平静,不可急于求成。这一步时间要长,要反复龙跃于渊,一次次冲上去。如果过急,犹如一阴战五阳,会受伤的。只要戒燥,坚持修炼下去,方向是对的(上合志也)。一阴蓄养五阳是指,海轮一阴提供能量,供养另外五轮。
地卦四爻变(1):雷地豫。雷为火龙。意为龙由蛰龙、潜龙、水龙已跃出地面成为火龙。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志大行也。
此举,龙跃于渊是行大志,获大有,是高兴的事。不能怀疑和犹豫、动摇而使气散。要五阴保一阳全力上冲。如果运行的好,会如雷声滚滚地从地下(海轮)冲上来。伴随雷声,身体有震动。有时雷声闪电(出光,冲击波)而出现快感。这一步是为下一步上冲创造条件的。
豫的卦辞为:利建侯行师。即有利上行,上冲,师即龙。利建侯意为有利于出性光。又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意为要应时,应机,顺意而动,冲而不过。
天卦四爻变(2):风地观。卦辞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爻辞曰: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修行者行九阴功第五式龙跃于渊,使生命能量从海轮、水轮、日轮调入火轮。火轮是大灵的所在地,其上是风轮,其下是日轮,日轮即丹田,田亦称为田地,有藏贮的功能。
故日轮又称为地轮,含有日出于海,日没于地之意。地轮之下是水,再下是海。如此,火轮之上为风,之下为地,故曰:风地卦。卦名为观。观有两解,其一表宫殿之意,如中国道门总会,北京的白云观。意为白云中的圣殿,有仙道之意。
此卦为观。是表示,修行者将进入人体之圣殿,大灵所在地,佛所在地,即火轮,观。此观为大灵观。观,发第四声。
此时,将进入大灵圣殿的修行者,应持有“盥而不荐”的心态。盥是指沐浴、洗手、净身,准备进圣殿去礼神。因为观是神圣的意思,是神的威仪所在。卦辞的意思是,行功至这一步时,修行者无论是行九阴功,还是打坐入静行九阳功,如第二式,以及龙蛇大丹法等,要持有虔诚之心,要敬神,敬神如神在,一心一念,精诚专一,以保持与天神的相应关系,从而获得神力的加持。
“不荐”,意为未荐之时,荐的意思是,净身之后,礼神之后,去摆供品,忙于务了,心也散了。盥而不荐,是告诉修行者,在行功,打坐入静时,要始终保持未荐之时,那种心诚专注之心态。有孚即神识,应顺若大灵。
不要轻易下断,认为远古人迷信、愚昧。太古人,上古人,远古人,在人之本能上远远胜于现代人。他们具足天眼,能看到现代人看不到的东西。能了知现代人迷惑不解的神秘。
易卦在这里强调了天人合一,以及如何相应进入功态的重要关系。卦辞进一步讲:打坐入静到这一步,保持虔诚心态,做什么?做观。此处之观为用天眼去观看,看什么?“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这里的观是发第四声。
大观即宙心,即天神的圣殿。它高高在上,在宇的中心。它中正,它在做什么?在观天下,即天神正在看着你,在给你加持生命能量,期望你具足能量之后能回归圣殿。
“顺而巽”,大观,即天神,具体就是西王圣母和玄天女神。
西王圣母主持天政,她的代号为巽。玄天女神的代号为离。离的含意较多,其一为丽,壮丽,天上天下第一美神。其二为火,生命之火。炽烈,正义,光明。顺而巽,是说,天神造化世界但不干预世界,顺其自然,依山顺谷如风行,只引导,不干预。如此方为中正以风观天下。

广告赞助商